关灯
护眼
    郑彦中申请外任。

    他不喜欢待在京城。

    虽然官员不结婚不会被委以重任,不过郑彦中除外。

    去世前,郑彦中做到了巡抚。

    但,就是不回京。

    回京太伤心了。

    哪里难治理,郑彦中去哪里。

    天南海北。

    比如去西南,跟当地土人打成一片。

    比如去沿海,学了一嘴黄毛夷的语言。

    比如去北边,竟然和罗刹国建立了联系。

    真是个狠人。

    后来,他知道阎次非成了倭国某个地方的领主,还登岛去喝了一杯酒。

    两人研究,能不能把阎次非拱到国主的位置上。

    这样,倭国的谱系就彻底变了。

    两个人琢磨透彻,最后还成功了。

    一场瘟疫下来,万世一系的天皇都死绝了。

    他们本来身子骨就不太好,基因也不咋地。

    倭国群龙无首。

    阎次非在郑彦中帮助下,费了一番周折当了国主。

    毕竟,他能够免费获得虞朝的火器。

    其他人只能高价跟荷兰人买。

    “薛小姐真是厉害,兵不血刃,把倭国就这么拿下了。”

    阎次非感叹。

    郑彦中喝着酒喝着酒,就哭了。

    小豆粒子现在去哪里了?

    不过他只是想念,不怎么担心。

    薛守拙说有本事让另一个自己陪她,那就真有本事。

    阎次非当倭国国主,永远守护薛守拙的坟墓。

    郑彦中官当得腻歪了,跑去江南地区开女学。

    薛守拙跟郑彦中研究过女学这种事情。

    她认为应该先在江南手工业发达的地方办。

    不要一开始就教女子科举的内容,应该先从教实用赚钱的技术开始。

    郑彦中到了江南,先开学校教女子记账算账和管理之法。

    手工场多了,少不得有职业经理人存在。

    这个活男的做得多,可是限制也大。

    织布都是女工,管着不方便。

    渐渐有女人做管事的。

    刚开始议论纷纷,觉得女人抛头露面不好。

    后来赚钱了,还管什么露不露面。

    郑彦中就开了一个培训女人做管事的学校。

    当地官府和民众都不觉得离经叛道。

    后来再开教女人各种技术的学校。

    能赚钱,老百姓都愿意女儿学点本事。

    可是,光会技术,也得有人和官府打交道。

    渐渐的,官府设立一些吏员,由女人担任。

    江南这么搞,其他地方也慢慢这么搞。

    赚钱嘛,不丢人。

    再说,司农娘娘不也是女的。

    薛夫人也出门去建义仓。

    她太想女儿,不找点事情做,憋闷死了。

    孟阳郡主凑热闹。

    渐渐地,夫人做慈善成了风气。

    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也不是什么美德了。

    薛文堂还在慈善诸法事的书籍里面写着,女人做慈善好处多多。

    女人心细,女人心软,等等。

    官府也得和夫人打交道,还得用女吏员。

    时间长了,有些女吏员的表现太出色。

    开始探讨女人科举这件事。

    不过守旧派顽固得很,这一点死活不肯放开。

    朝廷也就搁置下来。

    不过送女儿学本事这种事,民间一旦认定了,很难改回去。

    所以各地的女学还是办了下去。

    渐渐种类良多。

    女人出来做事赚钱,没有人再说三道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