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吴欣和姚丰死之前,夫妻两个联手写了一部《农经》。

    女人着书还署名,太少见。

    而且,姚丰还是姚含薇的时候,名声极其差。

    做过妓女。

    然而吴欣坚持把姚丰的名字放在他前面。

    《农经》对种地特别重要,户部的官员想全国推行。

    但是有姚丰的名字在上面,有伤风化。

    户部官员上奏新帝。

    新帝说:“天下只知道姚丰是薛神娘娘的朋友,是帮薛神娘娘种粮食的帮手。哪里有伤风化了?”

    新帝就是赵王。

    吴欣和姚丰一辈子尝试发现新品种,改良新品种。

    改良后的玉米、甘薯和花生之类,产量越来越高。

    就连小麦和稻子等传统作物,吴欣和姚丰也想办法改良。

    还种出了北方的耐寒品种。

    山地的抗风品种。

    南方的耐涝品种。

    老百姓才不管姚丰的过去呢,他们都说姚丰是司农娘娘。

    吴欣是司农娘娘的相公而已。

    民间有不少人春耕前会拜姚丰。

    画像上的她,身材粗壮,面目黧黑,头发随便用布一包,手里拿着改良过的各种农具。

    “司农娘娘就是司农娘娘,谁说她的坏话,谁就是跟天下种地的庄稼人过不去。”

    姚家败落后,姚丰就剩一个庶弟了。

    “你想读书也不许科举,不如跟我种地吧。”

    姚含芷因为姚丰,被从寺里面接出来。

    既然姚含芷能出来,姚丰索性上书皇上,让把前太子的妻妾都放了吧。

    当时新帝刚继位。

    那就都放了。

    这些人都跟着姚丰种地。

    姚丰和吴欣八十多岁还在带领一堆人在田地里面耕作。

    那时候他们在改良棉花。

    吃的种完了就种穿的。

    从黄毛夷手里面获得各种外蕃棉种,和本地棉种尝试嫁接。

    虞朝民众吃饱不够,还得穿暖。

    终于种出了一点儿名堂。

    姚丰有一天在田里面站起身。

    她有些累了。

    走到地头歇一会儿。

    睡着了。

    吴欣走到她身边,握住她的手。

    手渐渐凉了。

    吴欣把她抱在怀里。

    “司农娘娘和司农相公一辈子真恩爱。”

    “是呢是呢。”

    很久,他们都没动。

    大家有些纳闷。

    走过去发现,他们相拥去世了。

    无病无痛,含笑而终。

    百姓说他们成仙了。

    姚丰的名字牢牢写在《农经》上面。

    全天下的百姓都在祭奠司农娘娘。

    寺庙里面的贺大小姐放声大哭。

    她念了一辈子佛。

    本来她曾经问过父亲,可不可以跟皇上求情,放自己也去种地。

    然而贺友兰不同意。

    他临死前依旧留下遗言,要女儿在庙里面别出来。

    意气风发的探花郎,到老了也不过是老古董一个。

    薛文堂辞官不久,冯檀就辞官了。

    忽然间他就悟了。

    何必贪恋权势。

    能早抽身就早抽身吧。

    贺友兰成了朝廷上的守旧派。

    跟苏楚钰他们总针锋相对。

    他甚至提出来关闭海运,全力依靠漕运。

    南方各省和北方各省官员都骂他。

    海运开的时间长了,自然围绕海运产生了利益集团。

    南方官员和北方官员在磨合中,渐渐找到了新的利益平衡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