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倘若不同等对待,各诸侯国必然会各怀心思。

    当下局势,仍以维稳为主。

    对外扩张速度越快,各类隐患便会越多,慢慢蚕食方为上策。

    秦二世而亡,原因之一便是过快推行郡县制。

    各郡县缺乏能臣,导致帝国根基极为松散。

    对六国贵族并未严加防范,致使六国贵族轻松复辟。

    汉高祖刘邦一统天下后,深刻意识到这点,推行郡县制与分封制并行策略。

    直至汉武帝刘彻继位,采纳主父偃建议,正式颁布推恩令,才使大汉帝国真正进入全面郡县制时代。

    姬宫湦如今推行郡县制,优势在于各国子民,大多对母国并无情愫。

    生存为第一要素。

    只要能够勉强活命,便会选择拥戴所在地君主。

    一旦出现天灾、战乱等,倘若国君毫无作为,逃难避祸便是唯一选择。

    至于那些为国捐躯者,大多是卿士贵族,与普通国人、野人及奴隶等毫无关系。

    正因如此,姬宫湦大肆招纳流民,根本不用担心其等造反。

    各郡县属寮只需恪守不扰民国策,便相当于汉初推行黄老之术。

    谁会放着好日子不过,拼死拼活去当奴隶?

    反倒是大周遭受战事时,各郡县青壮均会积极响应,只为保卫自家农庄草场。

    人人皆可从大周获益,自然会拼命维护大周。

    这便是姬宫湦内心深处,最为朴素的治国之道。

    倘若受益者过于集中,甚至形成利益集团,结局自然会被百姓抛弃。

    纵观前世史书历朝历代,无一不是因此灭亡。

    民心无需担忧,姬宫湦唯一的困扰,便是缺乏治理郡县的能臣。

    即便太博祭公墩已加快学政进度,短短数载之内,仍然无法补齐各郡县属寮。

    姬宫湦抬抬手:“今岁雪灾似乎已到尽头,召见各国驻使,恰好可以安抚其等,使大周能全心吞并蜀国。”

    寺人尨当即派人前去传召。

    大约过去半个时辰,宋使皇甫蠡便匆忙走进大殿。

    “外臣皇甫蠡拜见天子!天子突然召见,不知所为何事?”

    姬宫湦道:“宋公遵照孤王诏书,以曹叔稚纵容子民入宋盗窃为由,将曹国轻松攻灭,宋使可知此事?”

    宋使皇甫蠡不敢隐瞒:“启禀天子,外臣虽久驻王城,对此事却颇为熟知。”

    “愿闻其详!”

    “曹叔稚深知,大周已将其视为仇敌,便遣使与宋公相商,让曹国不战而降,进而并入宋国,以彻底消除此前之罪。”

    “仅此而已?”

    “自然不是仅此而已,宋公早已探明,曹国多死士。而今吞并曹国,便需要对曹国死士所作所为负责。”

    姬宫湦颔首:“尔倒是据实而言!是以宋公打算如何应对?”

    宋使皇甫蠡拱手:“宋公将效仿大王,大举修筑农庄,将曹国遗民悉数分散安置,以避免其等再有作乱之机。”

    “曹叔稚对此作何反应?”

    “其本想劝说宋公,宋公却断然拒绝,并知会曹叔稚,倘若曹国遗民不愿分散安置,那便退出曹国都邑,让曹国社稷得以延续。”

    “结果如何?”

    “曹叔稚唯有答应,却要求受封曹地大夫,企图利用先前名望,凝聚曹国公族。然而曹叔稚却错估一点,其在曹国并无名望。”

    姬宫湦释然:“简而言之,便是曹叔稚本想利用宋国安然脱身。宋公却揪住其命门,趁机将曹国遗民尽收麾下。”

    宋使皇甫蠡道:“而今曹国遗民尽数归附宋国,天子往后行事,再也不用忧心,会有曹国死士从中作梗。”

    姬宫湦异常满意:“宋公此举,实属大功也!”

    宋使皇甫蠡谦虚道:“全凭天子威严,宋国才能从中获益,不敢自诩功劳也。”

    姬宫湦话锋一转:“孤王曾将宋国兰阳之地,划为翼国租界,翼伯喧是否已派兵进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