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就在百姓们议论纷纷,摸不着头脑的时候,方菱开口说话了,

    “这宅子我们就算不住,也不会浪费。

    因为,这宅子会被用来开办云阳县最大的学堂。

    据我所知,云阳县的学堂并不多。

    不仅数量不多,而且每个学堂的规模也都不大。

    束修费也不是普通人家能负担得起的。

    所以,通常也只有富家子弟以及官宦人家才有机会入学堂。

    可要让整个云州脱贫,首先就应让尽量多的孩子有机会入学堂。”

    这话一出,百姓们瞬间眼眸一亮,

    “什么?

    这么好的府邸,王爷王妃竟准备用来办学堂?

    而且目的是让普通百姓家的孩子有入学机会?

    天啊!

    怎么会有这么好的事。

    只不过,用这样奢华的府邸创办的学堂,束修一定贵得离谱。

    咱们这些穷苦百姓估计是没机会将孩子送进来的。”

    百姓们震惊之余,又有些无奈。

    要知道,要培养出一个读书人,那花销可不是一般的大。

    他们这些普通百姓,平日里大都为生计而奔波,哪里有闲钱让孩子入学堂?

    这时,方菱又开口道:

    “本来我和王爷便想着要在云阳县办一所云州最大的学堂。

    广收云州的孩子入学堂读书识字。

    这不,这座府邸正合适。

    直接就解决了选址问题。”

    有百姓忍不住大声问道:

    “王妃,这样奢华的地方用来办学堂,束修一定极贵吧?

    一个学年大概要多少束修?

    我们普通百姓可负担得起?”

    这一点,方菱和秦慕早就想好了。

    云州百姓穷苦,本就在温饱线上挣扎。

    应该是没什么多余的银钱送孩子入学的。

    但是,束修也不能完全不收。

    否则,太容易得到的东西,往往不被人珍惜。

    她缓声开口,

    “一学年束修费一两银子就够了。”

    这话一出,所有的百姓都惊呆了,

    “什么?

    只需要一两银子,一年的束修费?

    这也太便宜了吧?”

    要知道,云阳县最便宜的学堂,一年的束修也至少要十两银子。

    他们普通百姓一家人一年的花销也不过八两银子。

    送一个孩子入学堂束修都至少要十两。

    还不包括笔墨纸砚这些花销。

    所以,往常他们根本想都不敢想送孩子入学堂。

    现下,一年束修费只需一两银子,那他们这些普通百姓咬咬牙应该也能供得出一个读书人来。

    百姓们还沉浸在震惊中时,方菱又开口说道:

    “入学之后,每隔一段时间便会有考核。

    考核合格的孩子,学堂会免费提供笔墨纸砚。

    每学年年末,会有一次大考核。

    名列前三十的孩子,不仅可以免除一年的束修费,而且还可以得到十两银子的奖赏。”

    这话一出,更是像一记惊雷击得百姓们瞬间沸腾起来,

    “考核合格可以免除笔墨纸砚的花销。

    年末考核前三十的学生,不仅退回学费,还能白得十两银子?

    这也太夸张了?

    也就是说,咱们的孩子若有读书的天赋,又足够刻苦用功。

    读书不仅不用花家里一文钱,还可以为家里挣银子。

    这可是天上掉馅饼的大好事啊!”

    百姓们兴奋得不行。

    这样的好事,竟然会发生在他们云州?

    还得是敬王和敬王妃。

    他们之前还误会王爷王妃是贪得无厌的吸血虫。

    现在看来,真是大错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