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努尔哈赤见到晏珣很高兴。

    “晏老师好!你觉得我的唢呐有没有进步?”小孩子目光明亮,满脸写着“快夸我”。

    从天寒地冻的辽东来到京城这个花花世界、心中隐约有自卑的小孩子,希望被夸奖。

    晏珣笑眯眯地说:“吹得很好啊!改日哪家娶妻,你去奏乐,还能挣一点零花钱。”

    努尔哈赤听到这话更受鼓舞。

    他进京的时候家里给了一些钱,在京城也是包吃包住,但是跟监生们人情往来有许多花销。

    那些官二代大哥哥们花钱如流水,他也不好意思太抠门。

    再这么花销下去,努尔哈赤得穷得当裤子。

    努尔哈赤像个小主人一样似模似样地邀请晏珣入座、请晏老师指点礼乐。

    晏珣能怎么指点呢?他对乐器就是七窍通了六窍。

    但他是一个很善良的老师。

    “在乐器方面,我不是很擅长。但是我跟汪老师的先生,太常寺卿李大人很擅长。他最近要排一出新戏,需要一个孩子客串小旦,你要不要去试一试?”

    努尔哈赤不知道“小旦”是什么,但是排戏一定很有趣。

    他高兴地道谢,又问汪老师什么时候回来。

    他想老师和弟弟舒尔哈齐了!

    谁懂啊!

    相依为命的弟弟被带走,一去不复返。

    晏珣回答:“我们本来想让汪老师转到京师国子监,在顺天府乡试。但是他的父亲汪老爷说,在应天府乡试,更能体现德渊的实力。”

    努尔哈赤信以为真,更崇拜德艺双馨、文武双全的汪老师。

    晏珣:……真相是,汪老爷觉得德渊在哪里乡试都一样。不如在家里多待两年、开枝散叶。

    安抚好努尔哈赤,晏珣让人带这个好学的学生去见李开先。

    哪一天好戏开演,他一定要去现场画一幅《努尔哈赤女装图》。

    没有别的意思,主打一个民族大团结。

    晏珣之前负责主修《承天大志》,在嘉靖四十五年完工,可以说是给先帝最后的献礼;

    完工之后,他又被调任国子监司业,负责差不多完工的《永乐大典》项目。

    隆庆元年,重录工作也完工。

    修书这种事呢,不管前期多少人参与,后期献书的人可以论功行赏。

    比如,张四维升“右春坊右中允”,主要政绩就是重录《永乐大典》。

    晏珣升“左春坊左中允”,主要政绩是修《承天大志》,其次是录《永乐大典》。

    从这方面来说,晏珣要感激张居正的提拔,所以他也善意地拉张居正做帝党。

    张阁老啊!

    你既然不能在徐阶和高拱之间左右逢源,不如加入“我们”吧!

    众所周知修书容易升官,当初为了《承天大志》这个大饼,徐阶和袁炜撸起袖子干架。

    而现在的《世宗实录》,重要性不低于《承天大志》。

    本来张居正还想为徐阶争一争,但是知道皇帝的真实意图是用《世宗实录》掩盖京察的波动,他也放下这件事。

    先撸起袖子搞京察!

    因此,修《世宗实录》的大饼,真的落实在李春芳头上。

    修史书的工作,安排在文渊阁的藏书楼旁边,方便修史的人随时查阅资料。

    众所周知,所谓阁老负责修史,其实都是挂名。

    无论是徐阶还是李春芳“负责”,都只起到监督、总揽作用。

    真正干活的是被抽调来的各部官员、小翰林、国子监高级监生。

    从洪武五年开始,国子监就有监生实习制度。高年级监生到各部实习,时间三个月、一年、三年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