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无妨。”朱九按着她,“让我抱抱你们。”他们既叫她一声嫂嫂和婶婶,只要她还在此一日,就想对他们好。

    两人于是都抱住她,傅庄低呜,“婶婶。”

    “过些日子是岁除,你二叔不与你们过,我与你们过。你们来这里与我一起吃饭。”

    “可以么?”傅庄可怜兮兮地问。

    “怎么不可以?”

    “婶婶真好。”

    “那可以和嫂嫂一起守岁么?”南枝问。

    “对守岁。”傅庄跟着问,“听说民间一家人都会一起守岁。”

    守岁?朱九不知是何习俗,但只管答应就是。

    “好,一起守岁。”

    “呜呜,嫂嫂真好。”

    “婶婶真好。”

    两张油嘴在朱九怀里蹭。

    乐锦阿水对视一笑。这对姑侄是会赚人疼的。

    新年将至,所有地方都在收拾过年,包括魏王宫,包括花想殿。

    这是朱九第一次见识到人间筹备过年的景象。乐锦他们有的在缝小袋,有的在洒扫门庭,还有的在钉桃符,挂新灯。

    “这叫什么,乐锦?”朱九拿起他们缝好的袋子问,袋子上绣着吉兽纹样。

    “回王后,这是福袋。到时里面装上柿饼和橘子,再用柏枝子挑了插在门楣,可得一年好运。”

    朱九疑惑道,“为何是装柿饼和橘?”

    “因为取百事吉的寓意啊,王后。”阿水一笑。

    朱九反应了一会儿才明白,笑将出来,“有趣,有趣。”

    “不过这种福袋我们只敢在后宫准备,还不能叫王上看见。”乐锦提醒道。

    “为何?他不准啊?”朱九直觉又是他的一大怪癖。

    “王上不喜这种虚事,之前郡主还为此与王上争辩过,不过争输了。”

    “有实就要有虚嘛,虚实相间,一阴一阳才能协调。”朱九道。

    “王后说的在理,不过王上……”乐锦低声,“很固执,郡主说不进去。”

    朱九笑道,“苦了南枝了。”

    乐锦笑。

    莲蓬走过来道,“王上明知郡主当初在长安受过苦,而这些习俗一直被郡主视为精神支柱,支撑她度过那段岁月,王上却还是不在意。”

    乐锦道,“莲蓬,此话不妥。”

    莲蓬只好闭嘴。

    朱九却听出了一些不熟悉的信息,“南枝去过长安?”

    “王后有所不知,在王上亲政之前郡主一直生活在长安,是后来才被王上派人接回盛京的。”阿水道。

    乐锦知她不了解,于是补充道,“秦人之乱时,郡主被护送逃亡,流落至长安,在那里生活过八年。那八年,郡主应并不好过。”

    懂了。朱九无需再问。

    她将福袋拿在掌中细看,脑海里却浮现那时候的南枝,不过才几岁,流落异国他乡,是否也曾捧起这样的福袋,心里不知做着怎样的祈福。

    原来她和傅南虔都曾那样艰难地的躲藏过。

    那,那位呢?

    那位看着仿佛生来就很刚硬的王呢?他是否也曾和他的弟妹一般被人迫害地躲藏?

    “王后。”石岩带着他做的灯进来,打断了朱九思绪。她看见石岩喜气洋洋的,只因这回他的灯似乎比上次好看多了。

    但乐锦还是笑侃,“石岩,还是差五公爷做的一大截呢。”

    “自是比不上五公爷。不过等王后在这上面题过字后,就是任谁做的也比不上我这几个。”

    “瞧他那得意样。王后可没说要用你的灯,宫里自有做灯的大师傅。”莲蓬笑道。

    “宫里师傅做的哪有我这个好,而且都是千篇一律的,不像我这个,个个都不一样。”

    “这倒成了你的优点。”众人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