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六章

    画梁语燕惊残梦(1)

    秋意起,日昼渐短,朱成璧懒懒倚着美人垫坐着,从案上那一叠黄绸面的奏折中取过一份细细读着,竹息奉了一盏热热的杏仁酪上来,柔声劝道:“娘娘自打午膳后便一直看着奏折,也是累了,不若歇一歇吧?”

    朱成璧微微叹息一声,接过那氤氲着热气的杏仁酪搁在案上,缓缓道:“且换一盏怡神的茶来。”

    见竹息答应着便要下去,朱成璧又道:“那莲纹银盘里的薄荷叶和杭白菊是钦仁太妃午间送来的,便用着泡茶吧。”

    竹息晓得朱成璧有话要说,忙唤过侍立一侧的宫女将那杏仁酪端了下去。

    朱成璧取过案上的绿松玉锤缓缓锤着膝盖,方徐徐道:“这一份是奕渮刚刚呈递上来的。”

    竹息一愣:“摄政王处理朝政素来妥帖,若非什么要紧事,是不会轻易呈了折子上来的,不过话又说回来,若是要紧的事情,摄政王也应该来颐宁宫奏禀才是,莫非……”

    朱成璧随手将折子一抛,清愁如薄雾一般在姣好的面容上散开:“又是关于请封。”

    竹息不免有些咋舌:“那江承宇上个月刚刚从正五品的吏部文选清吏司郎中晋为正三品的侍郎,前几日摄政王自己辞了吏部尚书的职位,指明要江承宇继任,被娘娘驳了回去,怎的今日又递了一封上来?”

    朱成璧嗤的一笑:“这一次,不是为了江承宇,是为了朱成玙。”

    竹息一怔:“是太后的哥哥?”

    朱成璧点一点头:“哥哥是翰林院编修,官居正五品,素来也只是个闲职,只是翰林院虽然品秩不高,但升迁较之六部更为容易,若有机会,更能成为上书房的师傅或是陪讲学士,往后更能加封大学士的荣官,低则正三品,高则正一品,庸碌者能保住子孙荣华,干练者则能问鼎权臣之位。”朱成璧略略正一正耳垂的鸽血红牡丹耳环,“而奕渮的意思是,让哀家封哥哥为正三品的掌院学士。”

    竹息正从莲纹银盘中择选新鲜的薄荷叶和杭白菊,闻言不由一惊:“翰林院掌院学士?”

    朱成璧眸光微沉:“掌院学士,按照不成文的规矩,也需是大学士方能胜任,若哀家要封哥哥为掌院学士,就必须先加封哥哥为大学士,只是父亲做到正三品的文渊阁大学士花了几十年的功夫,哥哥年纪尚轻,便没有这飞黄腾达的道理,更何况齐正声的武英阁大学士是对兀良一战大捷才取得的,哥哥一无建功,二无天赋,如何担当得起?”

    竹息凝神片刻,不由倒吸一口凉气:“况且太后先前驳回了江承宇,如今却又封了朱成玙,只会让朝臣认为娘娘假公济私,偏袒族人。”竹息微微一顿,见朱成璧的神色越发不好,忖度着劝道,“但摄政王不会猜不到太后的心意,此番举动,实在是古怪得很。”

    朱成璧淡淡道:“无非是存了心让哀家不痛快罢了,你且看皇帝登基以来,他安插了多少亲信进来,旁的且不说,那兵部尚书甘循,户部尚书苗从哲都是他的心腹,如今吏部尚书又要安排了江承宇,岂非六部中的三部都要成了他的家臣了?”

    竹息忙道:“太后息怒,左不过工部尚书苏遂信是太后的人,礼部尚书万贞毓是庄和太妃的父亲,素来与朱厚堂朱大人亲近,也是不必说的,刑部尚书刘汝吉是两朝元老,忠心赤诚,只效忠于皇帝,如今这吏部尚书是要好好权衡,摄政王只是与太后压力……”

    朱成璧心烦意乱,将那绿松玉锤在案上一拍:“压力么?哀家看他是把朝廷当成摄政王府了!吏部侍郎左少展不是致仕了么?既然吏部缺人,就让他回来暂代尚书一职,也是告诉摄政王,若那江承宇肯安分守己地在侍郎的位置上磨上几年,哀家不是不肯给这份脸面!”

    竹息晓得朱成璧动怒,也不敢多言,只是择好了薄荷叶和杭白菊放入青玉茶盏中,用滚水冲开泡着,又兑入化了蜂蜜的凉水细细拌好,方递到朱成璧面前。

    朱成璧微微啜饮一口,方道:“父亲年迈,太学礼官一职先由朱成玙暂任,另外,让朱祈祯就任兵部侍郎一职。”

    竹息奇道:“太后方才还说要避免朝臣认为您偏袒族人,太学礼官由朱成玙朱大人暂任也就罢了,毕竟也能避开翰林院的风头,日后免得摄政王再做文章,只是太后怎的又提拔了朱祈祯朱大人?”

    朱成璧以手支颐,淡淡道:“朱祈祯是哀家的亲眷,亦是摄政王的心腹,这样做既是为了安抚摄政王,也是叫朱祈祯知道,摄政王虽然信任他、重用他,但他的侍郎一职,到底也是哀家给的,让他知道分寸。”

    竹息恍然大悟,忙道:“太后圣明。”

    朱成璧倦怠地挥一挥手:“替哀家草拟一道懿旨……”

    话未说完,却是竹语打了帘子匆匆进来:“太后娘娘,不好了,新安县君快不行了!”

    朱成璧一怔,方才反应过来是自己的长姐朱成瑿,蹙眉道:“好好的怎会突然不行了?”

    竹语面露难色,嗫嚅道:“据说,从年初以来,就不大好,如此拖了大半年下来……”

    “可曾请过大夫?”

    竹语忙道:“奴婢不甚清楚,方才是新安县君身边的贴身侍女茹儿进宫来回禀的,茹儿说,新安县君想要见太后一面。”

    竹息不免有些迟疑,望一眼朱成璧,低低问道:“太后的意思是?”

    朱成璧怔忪片刻,终究是吩咐道:“备轿。”

    齐府,燕语阁。

    朱成璧甫一入阁,便闻到一股浓浓的药味,下意识握着软罗帕子掩一掩口鼻,待到稍稍适应,才发现床榻之上半卧着一个虚弱的人影。

    心绪一荡,几乎是要飞到了二十年前,彼时,自己还是一个十六岁的小姑娘,也是这样一个残阳如血的黄昏,父亲告诉自己,自己将作为魏王庶妃嫁入魏王府。

    自己自是千不情万不愿的,长姐坐在自己床头,握着自己的手,信誓旦旦地说道:“璧儿,你放心,长姐一定能帮你劝了父亲收回成命。”

    然而,这样情真意切的誓言却又脆弱地如蝉翼一般,不过一日的功夫,长姐就缄口不言,父亲对她说了什么,自己无从得知,只不过,心底的恨,到底是一层一层深深涌起,你既承诺了我要劝服父亲,为何你不守诺言在先?尾生抱柱,你连他的万分之一都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