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大宋朝自熙宁变法失败之后,虽表面上一派太平景象,实则文恬武嬉,朝政早已糜烂不堪,从朝堂到地方,曾经贵为精英阶层的士大夫只想着争权夺利,全然不顾国家安危,这才使得天下盗贼风起。

    孟飞等人在登州杀官造反,聚集梁山,可济州知州却只顾自家政绩,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闻不问,反倒是给了梁山发展壮大的好时机。

    “哥哥!咱们兄弟在此厢闹得这般热闹,怎的这几日就连官府也不来询问了!?”邹渊这些时日负责的便是雇佣左近村民往梁山之上运送砖石,只是奈何船小,颇为费力,每日里还要应付郓城县派来的公人,可这几日倒不见人来,也是心下纳闷。

    乐和笑道:“这又有何难猜,无论是那郓城知县,还是济州知府,都不过是坛经论道的迂腐书呆子,你我兄弟便是闹得再大,他们又能奈何,倒不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全当看不见,等都任期一到,专任他乡,照样做他的官,何苦将事情闹大,引得朝廷发大军前来,坏了他的功名。”

    孟飞闻言也是点头一笑,前世读《水浒》,孟飞一开始也曾纳闷,大宋朝虽说武备废弛,可说到底也是当世强国,至少在这政和,宣和年间,大宋兵马还是有一战之力的,怎的,王伦一个穷酸秀才,聚集三五百人在梁山之上占山为王,打家劫舍,便没人前来征缴,想来正如乐和所言,这便是大宋官吏的为官之道了,欺上瞒下,只要自家的官椅坐得牢靠,哪管天下狼烟四起。

    没了官府搅扰,起先众人还遮遮掩掩的,如今自也放开了手脚,营建速度也快了起来,虽说船小运送砖石不便,可没奈何孟飞手下人多势众,梁山大寨也渐渐成型。

    按照孟飞规划,待山寨建成之日,所带来的百姓都要迁到山上去居住,在后山开辟田地耕种,再有这八百里天赐水泊,结网捕鱼,到那时自产自足,百姓们得了孟飞承诺,干起活来也是分外起劲,又让营建的速度加快了不少。

    自孟飞等人反出登州,已然过了五个月,时已近秋,梁山大寨便已建成,从山脚沿着山路向上,经过三山关,黑风口,到得山顶之上,迎面便是聚义厅。

    看着那悬挂的牌匾之上三个鎏金大字,孟飞此刻胸中最强烈的想法便是,决不让这聚义厅,变成那不伦不类的忠义堂。

    《水浒传》中,宋江坐稳第一把交椅后在梁山泊实行了一系列改革,首先就是把“聚义厅”改成了“忠义堂”,虽只是改了个称谓,可对宋江而言却意义深远。

    “聚义厅”改成“忠义堂”,“厅”和“堂”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一个“忠”字上,宋江这一改动,分明就是强.奸了梁山泊英雄聚义的本意,增加了他所热衷的忠君思想,为其日后接受招安,走投降主义路线奠定了基础。

    早先晁盖在位之时,实行的是江湖绿林主义,打土豪,杀贪官,劫富济贫,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大秤分银,小秤分金,兄弟平等,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宋江做了山寨之主后,强行修正了晁盖的江湖绿林主义,变成了对外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对内兄弟也要论资排辈,座次不同,享受待遇不同。

    统治意识和剥削意识在这位押司小吏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自打成为了山寨之主,宋江便早已没有了浔阳楼上“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的豪情壮志,满脑子想的都是“招安”。

    后来那故弄玄虚的石碑之上,一百零八人正合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之数,但唯独没有第一代领导人晁盖之名,宋江之心路人皆知,或许在宋江看来,晁盖这个带头大哥只不过是个凡夫俗子,草莽英雄,而宋公明则是星宿下凡,受命于天,至此就差没给晁盖来个功过三七开了。

    宋江在梁山泊实行改革,走具有梁山泊特色的绿林主义道路,最终达到招安,他名义上为众兄弟前程着想,寻找一个好的归宿,但事实上走的却是绿林修正主义道路,完全违背了英雄聚义的初衷,事实证明这是一条不归路,也葬送了晁盖等人开创的梁山泊事业。

    孟飞决不会在那“义”字前,再加上一个“忠”字,作为后世之人,他所“忠”的永远都只是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至于那迂腐的忠君思想,可永远也不会出现在他的头脑之中。

    乐和在一旁道:“哥哥!今日乃是我梁山开山立寨之日,还请哥哥带领众兄弟焚香铸愿,歃血结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