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清朝成立之初,各地义军纷纷揭竿而起,都打起了反清复明这个具有号召力的旗号,其中活跃在龙城一代的义军影响最为突出,其主帅王啸兵号称九山王,因其占据了九个山头,每个山头设一个总兵,就是九大总兵。义军声势浩大,攻城略地,多次击败清军,成为清廷一大威胁。

    龙城主帅刘金龙,多次率清军围剿,都是无功而返。为了打击这支义军,清廷派出了钦差大臣阿巴泰,担任龙城清军主帅,原主帅刘金龙则降为副帅。

    说来也巧,阿巴泰一来,战场形势立即改观,义军多次吃了败仗,这支义军,接连几次遭到清军的围追堵截,损失士兵不说,总兵就失去两个,差点儿全军覆灭。

    不但是义军主帅,就是一般将士也怀疑队伍内部出了叛徒,如果不是这样,清军的情报为什么这么准呢,转移营地,总是义军前脚到,清军就后脚到,攻城略地总是比清军慢半拍?这中间肯定是那个环节出了问题。

    义军主帅立即派出得力助手到龙城去和内应联系联络,要内应查找叛徒。可是,不但派出的几位将领被杀了,城里的几处义军堂口也遭到了破坏。接连派出三次,竟然无一生还,这让主帅感到事态严重,不将此事查明,事关这支义军的生死存亡。

    派谁去,怎么才能不被内部的叛徒知道?保密成了大问题。就在主帅还没有理出个头绪来的时候,部队又遭到了清军的伏击,损失严重,成功突出重围后,主帅觉得必须查出叛徒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但在人选问题上,一直拿不定主意。想来想去,主帅秘密约见了总兵刘黑明,严肃地说:“义军需要你去完成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去城里接头,查找义军内部的叛徒,而且必须是悄悄离队,谁也不能告诉,明白吗?”说完,主帅掏出一枚戒指递给刘黑明,又告诉了联络的暗号,“记住,这个联络点只有我、你知道,谁也不能告诉,知道吗?绝密,绝密!切记切记!”刘黑明默默地点点头。

    刘黑明接受了任务,在下半夜悄悄地离开部队出发了,这事谁也不知道,临走时,只叫醒了副总兵小齐,交代了几句就出发了。

    刘黑明尽量做到不被任何人发觉,连村口的岗哨都避开了,而且绕路去城里,本来是向东走,就可以到达龙城。出了村子五六里路,刘黑明选择了向北拐弯,突然一只鸟儿从头顶疾飞而过,刘黑明心中有些疑惑,这深更半夜的,哪里来的鸟儿飞?

    刘黑明向北走了一段路程,再向东走,然后再向南从北门进城。这样,刘黑明以为,应该可以遮人耳目了。

    天亮时分,刘黑明在路上买下了一个老人的一担菜,化妆成一个卖菜的小商贩,挑着一担菜进了城。

    兵器就藏在一菜里面。对进城卖菜的商贩,城门的清军士兵盘查并不严,刘黑明很轻易就进了城。走到一个僻静的巷口,刘黑明看看四周无人,连忙取出飞镖,匕首放到身上。

    刘黑明挑着菜很快就找到了主帅交代的那个菜市场——老街菜场。找到了那个老人卖菜的位置,放下了担子,作出卖菜的样子。

    太阳出来了,像个红红的大火球,挂在空中。一条条红黄色的光线斜映菜场的地面上,倒给菜场增色不少。

    彩色的光线渐渐暗淡的时候,菜市场开始陆陆续续上人了,小贩子们就亮开嗓门起劲吆喝:

    “新鲜的小白菜,便宜啦。”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吆喝声此起彼伏,刘黑明无心做买卖,观察着来来往往的人群,也许卖菜的人是常来常往的熟人,并没有人光顾刘黑明的摊位。

    突然,菜市场出现三十出头的女人,小贩子们立刻骚动起来。

    这个叫:“刘姐,刘姐,我的菜便宜点卖给你。”

    那个说:“刘姐,这边来,今天,我的菜最便宜了,来卖我的吧。”

    这个引起骚动的女人,是清军副帅刘金龙家的佣人,据说也姓刘,大家都会叫她‘刘姐’。这个刘姐采购了一圈,已经是小蓝满大蓝齐了,也没有光顾刘黑明的菜摊子。

    按照主帅的吩咐,刘黑明选择了两种菜摆成了’十‘字,又把戒指戴在右手无名指上,放在膝盖上,有一声没一声地叫唤着:“卖菜啰,卖菜啰。”

    刘姐也许是看到了刘黑明这边的菜摊,便向刘黑明走来。到了刘黑明的跟前,刘姐问:“这位小兄弟,这个戒指不错呀,卖不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