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听父辈们谈起过黄河水泛滥成灾的话语,尤其每年的六七八月黄河汛期,上流水量猛增,到中下游瞬间淹没土地,冲毁村庄,淹死无数人,很多人都流离失所,极其悲惨。在我记忆中自己家乡好像从没被黄河水淹过,地势或者是距离黄河远近的关系,位置上的原因,更多的只是旱季,如此的双向灾难,修堤筑坝也成了必需所要实行的工程,甚至听从部队退伍回来的大伯说,以前修黄河都是人海战术,在某些个堤坝决口时,都是众多人聚集一起阻挡黄河水流,那阵势不敢想像,一个不小心就会被迅猛湍急的水流给冲走,人心齐,泰山移,这些古话俗语都是有真切道理的。如今黄河水已被我们利用,经过修堤筑坝,改道,引流等,保障各地区的水流都生生不息,河道两边繁荣富足,也为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这都是勤劳勇敢的先辈们治理黄河的杰作,而这些勇气和精神相信也都将一一传承下来。

  除修堤筑坝的黄河之外,还有一项工程也激动人心,影响至今,那就是位于四川的都江堰。李冰修建都江堰也都是耳熟能详的故事,在秦国逐渐强大发展期间,谋士张仪和大将司马错有讨论过秦国发展的战略方向,将军司马错认为只要灭蜀国,那里的财富足以稳固战争所需要的物质,而且巴蜀那里的河道可以直通楚国,拿下楚国就能统一天下,就是那句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秦惠文王认为在理,果断采纳了这些建议,举兵伐蜀,然后把秦国人民大量迁徙到蜀地,建立市场,发展贸易,很快蜀地就成为了秦国控制长江上流的政治军事中心。

  巴蜀地处平原,盛产粮食,有岷江穿流而过,这也成了秦国四处征战的军粮供应地。将军司马错沿岷江而出兵楚国的时候,发现粮草得不到及时供应,军队行军缓慢,了解后才知道,军队需要的粮草要从蜀地走一段路才能到岷江码头,交通不便,使得军队在作战中不能及时地补充粮草,维持战斗力,于是司马错便产生一个想法,想要更改岷江河道。这是一项大工程,得找专业人士才行,在秦昭公时期就任命李冰为蜀郡郡守,要他改道岷江的水流,为粮草供应提供保障。这个重任李冰自然出色地完成了,其艰难程度也并非三言两语能讲清,总之在能控制岷江水后,又经过多年持续地引水开渠,发展农业,蜀地成为了当时中国最大的“粮仓”,也成为了秦国吞并六国的战略后方。再之后,顺着岷江进入长江,南下楚国,攻陷楚国都城,而早已被楚王流放多年的屈原得知楚亡后,怀着绝望的心情以死殉国,投身汨罗江中,也随楚国一起而亡。不仅于此,因为蜀地的滋养,秦国国富兵强,在之后又逐个击败了山东六国,在都江堰建成的二三十年后,秦国消灭六国,统一全国,中央集权郡县制的国家也由此建立。

  秦王下令让李冰修建都江堰,本意是为了攻打楚国,为秦军送粮草用的,然而实在没想到无心插柳,反而造福了一方的黎民百姓,影响至今,古人的智慧已毋庸置疑,每次看很多古代历史都会莫名兴奋,感激之情也油然而生,也确实古代人的智慧让人受益匪浅的同时,也总会不由自主地赞叹。之后有看很多穿越剧,感觉那些穿越的主人公都傻子一样,都自以为是拿自己的新东西到古代摆弄,炫耀,殊不知都是古代先辈们所经历玩弄过的东西,我们研究的那些科技上的新东西换在古人的智慧头脑中,感觉一无是处,想不出来我们有什么大的工程能为后代子孙造福的。

  四川没去过,不知道岷江的河流现今如何,而黄河水倒常听到一个难题,治沙,不管用人利还是物力这也是极具重要的一项大工程,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用人海战术阻挡黄沙,或许我们有千百种办法,但时至今日黄河水依然混浊不堪,这就很尴尬,人心不齐或者智慧不够,实属不知,但我想蜀郡太守李冰对于治理黄河黄沙应该也有解决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