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我从来没有想到,时过境迁之后我还会遇见他——

    我和他已经久不联系。

    好吧,其实哪怕是还能见面的时候,我们也没有多熟悉。

    正是傍晚时分,空气中全是饭菜的香气,许多人闲散地走在小区里。初夏时节,的确是散步的好季节。

    可我还是一眼认出他来。一时脚步生根,像路旁一颗柳树,再不能向前迈出一步。

    认出他来,唯眼熟耳,许多人都有这样熟能生巧的功力。

    可是……他怎么在这里?

    我想过很多次,再见他,若非我的处心积虑,只能是命运安排。

    命运,命运,可是这么些年,它何时给过我好的机遇?我早就一次次放弃了对它的迷信。

    原地踌躇的那几秒,我头脑一片空白。见他越走越近,大约是察觉到我的目光,也看了过来,我脱口叫出:“秦老师——”

    好像失了声,有点尖锐,又有点深沉。我知道人很难客观判断自己的声音,可惜那一刻转瞬即逝,没有谁替我记录下来,再听一遍。

    叫出口的瞬间,有种生涩的不适感,又是扑面而来的熟悉感。他的名字曾经被我天天挂在嘴边心上,这些年又从未和谁提起。

    秦宇,秦宇。又在心里偷偷叫了一遍他的名字。

    那是他自己说的——不用叫我老师。那是2019年,他在s大读博士,做了我古代文学课的助教。说这话时是第一堂讨论课,他有几分腼腆,嘴角笑出一个浅浅的酒窝。

    那一年我大二,到修这门课的年级。坐在讲台下,拖着脑袋,百无聊赖地看他打开了工整的ppt。

    “林微?”眼下的他好像没怎么变,只是场景成了久别重逢,他不确定地叫出了我的名字。

    谢天谢地,他还没忘记我。

    “是我,”我用力点点头,还没再说话,就听见他问:“你模样变了不少啊。”

    我摸了摸自己刚剪短没几天的头发。“是啊,几天前刚把头发给剪了。”

    但是,“老师,你真是一点也没变呢。”

    只一眼,就够我把他认出来了。慢吞吞走路的姿势、微驼的后背、厚厚的框架眼镜,一切都维持在过去的样子。

    虽然还是第一次见他穿得这么居家。圆领t恤和运动裤代替了永远不变的带领衬衫,我的眼睛没忍住在他漏出的锁骨处转了一圈,立刻觉得脸发烫。

    “我有什么可变的。”他站得笔直,眼里也坦坦荡荡,一副任我打量的模样。

    我红着脸点头,心里却想:他的声音好像也一点没变。

    是不是人对于声音的记忆总是更加长久?我有时候已经记不清他身上淡淡的书卷气,甚至淡忘了他的容貌,但是我保存完好的几段他的录音,总是会不合时宜地在脑海中响起。

    我换了个话题:“秦老师,你住这边吗?”

    他点头,颇为耐心地解释:“工作之后,在这里买了房子。”

    “哦……”我悄悄望天算他的毕业时间,他已经体贴地帮我回答:“两年前了。你呢,你也住这里?”

    “我一直住这里。你搬来时,我应该正好去北京读研究生了,所以一直没碰上。”我把我的情况托盘而出,“上个月毕业,刚回来。”

    “嗯,那之后呢?”

    “之后还要回北京去。我在那里找了工作。”

    “做什么?”

    “中学部语文老师,是一所国际学校。”

    秦宇点点头,开玩笑的语气:“厉害厉害。”

    我没接他的话:“秦老师你呢,在s大教书吗?”

    “是啊,我还能干什么呢。”他闲闲地笑着。

    “你什么都能干啊。”我真心实意感慨。

    与其说别的他做不好,不如说他是最适合留在大学的。

    他就是做学问的那种人,话很少,学生组织一概不参加,很少聚餐,朋友圈更是一排论文转发,即使少得可怜的原创内容里也总是夹带理论。

    本科时我就已经沉溺在电子小说的世界里不可自拔,可是每次在图书馆碰到他,他总是在安定地读纸质书。

    我在犹豫是不是应当与他告别,有点紧张,指尖微微发凉。

    听见他说:“我还记得,我第一堂课就是给你们上的。”

    真标准的寒暄。可是我赶紧接过话:“是啊,丁老师出去开会的时候,你给我们讲了陶渊明。”

    虽然我久不读诗,但他当时提到的那首我还能背——“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矣,可善遇之。”

    是陶渊明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

    当时他告诉我们:古代文人多么忠厚啊,给儿子送去一个下人,还要嘱咐一句,这虽然是个下人,但也是别人的儿子,你要好好对待他。

    “还挺怀念的。”他说。

    我没有立刻接话,较真地想,什么是怀念?

    停顿的这一秒,话题也顺理成章地终止。我想说的还有很多,但是匆匆偶遇,实在没有滔滔不绝的立场。

    在原地停了几秒,我才再次开口——“秦老师,你在散步吗?”

    我已经能预想到他的回答了——“是啊。”

    他的步伐很悠闲,一定是在散步的。

    “是呀。”听见这话的瞬间,我有点失落,又有点快乐,扬一扬手里的塑料袋,说出我准备好的回答:“我下来买明天的早饭。那老师,你散步吧,我就回去啦。”

    能再多问一句已经是我的极限。我一向很明白,他是不喜欢被打扰的人。

    准备迈步向前走的瞬间,我有了擦肩而过的预感,连带着一点不合时宜的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