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另一方面,自己不总是欺负别人,还经常被别人(大部落)欺负,这个时候没人为自己说话撑腰只能挨打,别人还时不时的拿自己族人去做奴隶。

    这就不好玩啦。

    这个时候,老大哥很义气的站了出来,调停一下,谁再打我打谁!有话好商量!

    事情得到了圆满解决。

    当然,大哥并不是义务做这些的。做为回报,大哥打仗时自己要出兵助战。平时时不时送点地方特产(朝贡),大哥赏赐点回礼交流下感情。

    这样,部落们产生了一种感觉——其实跟着大哥混也不错,有事可以商量着来,不用和以前一样,三天两头打仗。

    毕竟,自己并不是真的喜欢打仗。

    武力强大的,可以做一时的头领,我们把他叫做,霸王,如项羽。处事公平,能做长期的联盟首领,我们叫他,天子,如炎黄。文治武功,方为皇帝,如刘邦。

    这群部落终于有了大哥,于是,部落联盟的生活开始啦。从燧人氏开始的部落混战局面,到此告一段落。

    我们呢,就在这里休息下,泡杯茶,慢慢喝会儿。

    这里有一个问题,从混战到安定的原因是什么?换种说法,从战争乱世到和平安定的原因什么?

    这里有原因吗?当然有。那么为什么以前很少人关注这里?因为这不重要,不重要的东西自然被忽视。

    不重要,也只是看起来不重要而已。这里面隐藏着一个重要的谜题。

    我们先来看问题,决定部落走向联盟的原因。

    当然,专家们自然有一套说辞来解释这个问题,就是超级伟大的首领带领民众走向治世,民众素质提高了热爱和平讨厌战争。

    是这样吗?

    不是这样。

    为了探究这个问题的真实原因,说一下我初中时做过的生物课实验。

    当时桌上放一个培养皿,我把从池塘提取一滴水滴在上面,水滴里草履虫便在培养皿里欢快的游来游去。

    然后我按照生物老师说的,在培养皿边上放一颗盐。盐慢慢融化了,我通过显微镜看到,盐粒周围的草履虫很快游走了——和书上说的一样,神奇的已经无可救药了。

    看过和做过确实是两码事。

    老师说这是生物的趋利避害性,盐粒周围不适合草履虫生存所以它要远离这种是非之地。

    嗯,趋利避害。

    原因出来了,就是生物的趋利避害性。

    生物天生就有逃离危险地带,躲到安全角落的性情。人的天性就有逃离战争乱世进入和平治世的倾向。

    人们想要安定,这一点才是部落走向联盟的真正原因。

    我们讲史的时候总喜欢先大喊一声“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以至于罗贯中先生逛窑子的时候听到说书人的吆喝,顿时热血澎湃直接把它当做小说的第一句,于是《三国演义》诞生了。人们说完这句话紧接着就开始讲故事,好像这句话理所应当就应该这样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