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前方有一村户,稀稀拉拉的住着十余户人家。

    林逸约莫着,要上去骗些吃的,肚子着实饿得慌。

    林逸坐一四足参差不齐的凳子上,摆弄这桌上留着的两根筷子,这四周实在有些穷,该说是家徒四壁,一桌,两椅,两幅碗筷,就是这四周之景。

    这村中几所矮房。人气很少。

    ----------------------------

    老道着实有些不是人,将其丢了下,自顾自的走了,林逸一人来寻觅了个地方,敲了敲门,开门的是一古稀老妇,林逸想着讨要一些菜,这老妇见其一手握戟,背后背剑,衣着褴褛,也不忌讳,开门便让其进来,此刻说是去给他准备了些吃的去了。

    这还能有什么吃的!

    林逸摇头想到,这老妇家中应该是没什么吃食了,而今这样,只怕是叨扰了人家,既来之则安之,不禁想去探探这老妇在忙些什么。

    ---------------------

    老妇一人在另一屋内,不停倒弄这些什么,或许手脚有些不便,走路颤颤巍巍,林逸在其身后,见其在那米缸中,掏了很久,才掏出那小半碗的米,最后小半碗,还不够林逸一口吃,这仅剩这么点米,老妇依旧未有迟疑,将这米数倒尽锅内,倒了些水,烧起火来。

    火不旺,没加些松油,烧的不利索,老妇手拿一大蒲扇,不停的吹着,终于好一阵子,火光燎起来了,很是不容易。

    房子有些漏风了,秋风中老夫有些瑟瑟发抖。

    家中无长物,只有那放于那破篮内的小几捆野菜,好像是荇菜,林逸在林内见过,味有些苦涩,他不喜吃,师傅就说他吃不得苦,这物都不吃,林逸只能笑着摇了摇头,早知他也吃一些,不过那荇菜尾部,还真是不好吃,叶子没些个嚼劲。

    老妇将这菜摘了些叶子,水冲了冲,一起放锅里蒸了起来。

    家中应是没吃食了。

    老妇这弄一顿,怕是她下一顿该从何处去寻?

    他只是个过路的人儿啊!

    林逸越笑越是开心。

    妙人儿!

    并未上去阻止,将这一切看在心里,若是那小半碗米饭吃不饱,他也会说饱,若是那菜苦他不喜,今儿他也会尽数吃完!

    其实真切的,林逸这顿饭吃得很香,就是那鹿腿上涂些个蜜,也不如这一小半碗荇菜来的甘甜,好吃,林逸将那碗底舔的干净。毫不忌讳。

    老妇坐一旁微笑着,见其吃完,很是满意,二人如同儿孙两一般。

    放下碗筷。

    林逸轻声问道:“奶奶一个人?”

    老妇人眉毛舒展开来,看着林逸眉目间多了些慈祥道:“好久了,记得以前是一个人,而今也是一个人,这么数十年下来,想走也走不动了,老胳膊老腿的,你说往哪去?倒是你,背着这一把大武器,就不会累?”

    林逸摆弄了两下筷子,画了一个大大的鬼脸,笑道:“不累呀,很轻的,不信,我一会耍两招给你试试。”

    老妇摇了摇头道:“我看得出你很厉害哩,怕是那山上那猛虎都能打好多头。这儿好久没来人了,前些年兵荒马乱的,走哪都能见到什么卫国兵啊,陈国兵啊,打这过,村子里有好些个男人,都被拉去做了壮丁,这些年,大家都跑了,谁也不愿呆此处,你看我这样抓去也没用,若是死了也就死了,年老都止不住个熬,能熬一天就是一天,哪天该走了还是得走,这就是命喲,最近也算有些太平,今儿你来,也没什么好吃的,家中的那只鸡前些日子死了,不过还留了个蛋,晚上煮来给你吃。”

    林逸蹲下去,噼里啪啦的在这木椅上敲了敲,鼓弄了好一会儿,终于将这椅子给摆了齐,乐呵道:“这椅子不齐,坐着不舒服,哪天我走了,也不能让你坐着不舒坦不是,你就别惦念着熬呀熬,这日子过一天是一天,就是赚了的,像我这年纪不懂,老来约莫着就后悔咯,那蛋呀,煮着更好吃些,不过现今我吃饱了,晚上太阳落了,你就给自己加点菜,一会我出去打只野兔,晚上吃些肉啊。”

    这老妇的茅屋约莫着会有些漏雨,一会上去给其修葺一番,这老妇腿脚不好使呢,不过院子内倒是种了些菜,菜园子被她打理的还算合理,不过这秋季,也没见其能收多少,最后一些米都给林逸吃了。

    好人有好报,林逸不信这个,好人当真有好报了,那世人坏人逍遥自在的多,好人当受欺负,这才是真理,好人啊,好人。

    老妇好似有些回想道:“当年他也是这么跟我说的,年纪大了,听到这话,就想起些事儿,都不知多久了。”

    林逸两手拄着脸,拖着腮帮子道:“奶奶给说说呗,我呀最喜欢听人讲故事了,要是说着伤心呐,您就别说。”

    这老妇好似多久没说过话了,膝下没一子,住这处怕是什么亲戚什么的也跑光了,估计死了连个送终的人也未有,她是寡居一人,年轻时候,父母倒是再,几亩田地,有父母相伴,吃喝不成问题,但几十年前,父母去了,就留她,风风雨雨几十年一晃而过,她还是一人,姑娘家家时候不嫁,再嫁就晚了些。

    这寡居的女人,总会被人说闲事,不过这小村子,倒显得很太平,大家都是年老为伴,不见得谁会寒掺谁。年老了,得了点风湿,腿脚不利索那是常事,谁家没老人,估计这吃的也不好,床上盖着些薄薄稻草,能过的冬?约莫着不能。

    老妇世面见得少,这一辈子就这么在这巴掌大小的村里,守了一辈子,他见过陈国军队,见过那昭武校尉,银盔,铁甲,怕是她这辈子见过最大的官儿;见过那打过来的卫国军队,这村子没啥事,也就没抢,一群老人,怕是这家有老小的兵头头们也不稀罕动手;见过那戍卒来村里抓过壮丁,那村里十六七岁的娃儿们,被抓了不少,这辈子算是看过许多东西了。老人家心眼小,坐井观天这么一望,就是一个春夏。

    老妇语态幽幽,好似说着那么一个故事。

    仁宗三年,刚继位不久的仁宗打算这开辟疆土,将一副不世基业,那时候就喜欢跟大梁打,梁过国势不弱,这一来二去,国家打的是不富了,百姓越打越苦,只差没造反了,兵不够,就到处抓些戍卒去守边,怕那后方陈国打来,还得多拉壮丁去修城墙。

    那仁宗说是仁,但没有一丝仁,说是攻了那泰安郡,就是大梁平原旷野,再无门户之限,怕是在那泰安郡就耗费了十余年,未打下来。

    那时这老妇还是小姑娘家家的,人们都唤她芳芳,就是那花香芬芳之意,那时候还是有些美貌的,上家来求亲的人儿很多,不过她倒是心有所属了,对门那家的憨厚小子,好像唤作阿牛,两家说了个亲事,乡下没那么多顾及,郎情妾意的,就这么嫁过去了。

    老妇的娘亲那是还给她梳妆问,不后悔吗?

    不悔,不悔。

    嫁了也就嫁了!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仁宗五年,泰安郡还是拿不下来,攻防战一年有余,城墙下光是尸体就能堆个好几尺高。仁宗自然不服,四处抓壮丁,芳芳还没过几天好日子,那阿牛就被强制抓去做了壮丁,与她一起被抓的还有好一些的人,当时村子不小啊,几十户的人家。

    这抓去打仗的能回来的还真不多,芳芳苦笑着,这下怕是要做了个寡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