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那你还让我看人类历史,为什么不把真实历史给我看?”

    “我们要生活在人类社会里,就得入乡随俗。不了解他们编辑的‘真’历史,怎么融入这种环境呢!再说真、假;是、非,都是相互的镜子,也不都是绝对。”

    “嗯,貌似很有道理的样子。我对哲学不感兴趣,对了,你当时在干嘛?”

    “嗯?”

    “我的意思是明朝那会儿,你在干嘛?”

    “哦,注意你四周的固体物质,这里温度太高,混合物多,战衣有时分辨不出飞行线路与阻碍物的区别,容易撞到障碍物上,这时得靠我们的眼睛来识别和躲避。我当时不在中国。”

    “如此高的温度下还有固体物质?”

    “这些固体物质就是火海的源动力,没它们就没火海了。”

    “哦,反正有战衣和法力护体,怕啥。”

    “也要避免损耗,否则修复也要消耗法力的。你要记得:一切对你有益的都要爱护。而且这里会让我们法力处于半失效状态,更要小心。”

    “半失效?”

    “对,地核内部的磁场和密度过于强大,会影响法力发挥,厉害时还会导致魔法块儿暂时休眠。因此,在这种环境下不易使用法力。”

    “知道了。那你当时不在中国…在哪儿?”

    “时间太久远了,让我想想…好像是现如今的北欧那些地方吧。”

    “为什么要去那儿?度蜜月?”

    “你故意的吧,蜜什么月,我的历史你又不是没看…那时候对北欧风俗比较感兴趣,就去了…”

    就在这时,我们突然一个大的跳跃,吓了我一跳….

    “什么情况,这是出‘火海平原’了?”

    我看到“视网膜”处出现了山谷结构的立体成像画面,有两个小蓝点儿正在慢慢往上爬升着,应该就是我们,而且随着高度升高,温度越来越低,,温度区域的红色越来越浅,蓝色越来越多(蓝色代表低温)。

    “嗯,你到真会总结。接下来会进入冰川区,战衣会自动加厚,你、我说话的声音会变小。准备好,把你的狐狸耳朵竖起来吧。”(最后一句是他调侃我的话)

    此时我的“视网膜”已经自动变成了墨绿色…证明离雪区不远了。

    “战衣还能变厚?他们又不是动物的皮毛…是鳞片变厚还是盔甲变厚?”我惊讶的问。

    “冰川区的温度在-1200°左右,远低于战衣所能承受的-670°,因此要增加整体厚度来适应这里的环境。”

    “可我并没感觉战衣在加厚啊。”

    “不会吧,我的已经加厚了。你,现在感觉怎么样?”他侧头看着我,面盔的表情显然很紧张。

    “哦,没任何不适的感觉,别担心。”我安慰道。

    “那好。如果不适立即告诉我。”

    “嗯。”

    这里的冰川雪山与地表南北两极的没多少区别,唯一不同的是没有液态水,铺天盖地的大雪一层层接二连三的“覆盖”到“地面”,是的,它们可不是我们在地表看到的轻飘飘的雪花儿,而是雪花儿们手拉着手编织成的“毯子”。经过时,就像一层层褥子落在肩上,还有节奏的发出“噗、噗、噗”的声音……更神奇的是由于循环运动而裂开的冰山里层却呈现出纯粹的…红色…对,是红色…

    “这里的冰是怎样形成的?怎么里面会是…红色的?”我问。

    “哦,这些冰是在冷冻熔岩的基础上形成的,熔岩在无氧环境下冷却后就会形成红色里子,被包裹在里面,等到下次循环进入火海区时会被释放出来继续燃烧。也就是我刚才说的固体物质。”

    “等等,这里是真空环境,‘火海’是怎样燃烧的?”

    “那太阳是怎样燃烧的?”

    “呃…难以想象这样大一片区域一旦燃烧起来,冰会怎样?冰是如何生出的?”

    “核聚变是一瞬间的事,冰也会瞬间化为乌有。冰的生成是雾、雨过后的放热反应以及压强环境为零形成的。”

    “那地核是如何划分这四个区域的?面积都一样吗?”

    “当然不是,每次都是变化的,至于如何划分,是地核自己形成的,我们不清楚。”

    “没有神为介入吗?”

    “你可真能闹,每颗星球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神类是不会插手这种事情的。当然有神会制造星球,但地球显然不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