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哥,打起来了!”

    巫巴刷着手机,突然大叫。

    “谁打起来了?”,李尔问。

    “网友,网友他们因为你打起来了”

    “怎么回事?因为我打起来了?”,李尔不解,拿起巫巴的手机一看。

    原来他现在已经上了两条热搜,一条“李尔用实力演绎‘普信’”,另一条叫做“李尔用实力演绎音乐还可以这样玩”。

    两条热搜,两个世界,两种画风。

    前一条,毫无疑问充斥着对李尔的嘲笑和批判。

    [这个李尔谁啊?几斤几两啊?]

    [看样子又是一个靠脸的,长这样还不如去演戏,当个花瓶]

    [上面的2G网了,这位可是连扑了好几部大导电影]

    而另一条画风就正常多了,有的网友在扒谱,有的网友在分析歌词,当然也有网友关注到了李尔的颜值。

    不过总的来说都是在针对《兰亭序》的音乐本身进行讨论,因此气氛还是融洽。

    不得不说,互联网时代的信息茧房愈加明显,明明是相差几分钟的热搜,网上像换了一批人。

    而当两拨人汇合的时候,就发生了非常激烈的碰撞。

    其实两拨人吵得根本不是一回事,一个讨论的是李尔的人品和道德,另一拨人讨论的是李尔的音乐。

    但就是这样,他们才吵得不明不白,网络世界就是这样,你永远不知道和你对话的人在关注什么?

    不过,李尔很快就发现了端倪,恐怕这就是节目组的高明之处吧。

    其实想想也明白,节目开播后哪有不买热搜的?尤其是这么财大气粗的节目组。

    而这两条热搜虽然都带着李尔的大名,但热度引向了《华夏好歌曲》,每条热搜下面的第一条微博,都是官方发布的不完整视频片段。

    网友们一吵起来,节目热度不是上来了吗?

    一个综艺节目,如果没有一定的冲突,那么看点就少很多,所以必然需要一些“反派”。

    看样子,李尔就是第一期节目被树立起来的“反派”角色,而且效果非常明显。

    节目组恐怕是一开始就布局好了这一切,不然也不会早早的就给李尔按上这么一个人设。

    但《华夏好歌曲》与其他只知道撕逼的综艺节目又不一样,他们深知只有冲突造成的观感也不好,因此对李尔的表演也格外上心,李尔自己也不得不承认,电视荧屏上呈现出来的效果真的十分惊艳。

    而这一切,就让李尔那一段的剧情更具冲突,反差更加明显。

    当然一切的前提是,李尔的舞台表现足以撑起这个“剧本”,不然反差不明显,必然会被反噬。

    很显然,李尔做到了,现在已经没人讨论他是不是“偷走”了别人的梦,而是讨论他的言行表现和舞台表现。

    那篇《一个普通人被偷走了梦》的博文里,关于李尔的指控自然不攻自破。

    对于节目组的这一套打法,李尔不得不说句声“佩服”,不愧是做节目的老手,这网民的心理特点分析地透透的。

    这让他不禁有个阴谋论,不会白天的那些风波都是草莓台策划好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