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叶正良一脸沮丧的跟着叶青和李氏,出了门。

    扑簌簌的直掉泪。

    叶青拿过手帕,给他拭泪。

    “良子,你觉得这个先生如何?”

    叶正良一句话也不说,头也不抬。

    “良子,你放心,你看前面还有一家学塾,我们去看看,你打起精神来,一定能成的。”

    叶正良擦擦眼泪,点点头。

    这一溜的学塾,约莫有四家,叶青三人来回的走了几趟,生怕再有个先生出言不慎,打击了叶正良。

    就在徘徊的时候,一对年轻的夫妻,抱着一个女童。

    看见三人笑道:“可是要送小娃读书的?”

    开口的是个妇人,圆脸梳着一个简单的发髻,穿着朴素,头上却有一根银簪。

    说话的声音,柔和又亲切。

    那小女童手里拿着两根糖葫芦,抱着女童的男子还拎着一篮子菜。

    李氏忙上前回礼道:“正是来求学的呢,只是我家小儿比较愚钝,没上过学塾,只是跟着他大哥,学了几个字。”

    那先生细心的将女童放下,抚平了她的小裙子,便笑道:“听话,不要跟年轻添乱啊。”

    女童点点头,举着一根糖葫芦,跟着夫人进了院子。

    白墙青瓦,是四家学塾里,最为清雅的一座。

    李氏和叶青帮着那妇人摘菜,女童就坐在凳子上吃糖葫芦,一点也不闹,实在乖巧的很。

    不一会儿,叶正良通红脸,带着大大的笑容,走了过来。

    “阿娘,二姐,我通过了,先生说我聪慧呢?”

    李氏大喜。

    那妇人笑道:“恭喜嫂子了,嫂子现在可以放心了,令郎能得我家先生一句赞,实在难得。”

    那先生也随即现身。

    “如今初级班已开学两月了,孩子可以跟着一起听听,如有不懂的,可以在午饭后,向先生请教下,每个月五百文,如果包一顿午饭,再加二百文,书本和文房四宝需要自己带来。”

    叶正良一听一个月五百文,顿时小脸煞白。

    叶青忙道:“我家小弟就拜托先生了,先留他在此,先生可有清单,书本等物,我们照着买就是。”

    那先生道:“这里是青山学塾,是我岳父创建的,我姓古,这是学子入学必备的清单,两位拿着。”

    这古代的书也是极贵,叶青咋舌,若不是能挣钱,普通的人家孩子,读书都是奢望啊!

    两人都不是会节省的,按着单子,买了一套普通的笔墨等物,又买了先生指定的书籍,瞅着叶正良渴望的坐在学堂的后座,一脸孺慕的望着台子上的先生。

    两人辞别了古先生,刚刚出了南市,就看到王氏和叶老太太一前一后的站在驴车旁,痛骂叶正和。

    车马行的老板,见二人归来,忙不迭的道:“叶姑娘,你家这俩亲戚,害的我这都没人存车了,赶紧将她们弄走吧。”

    “青姐儿,和哥儿说,你们送良子去学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