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杨广虽说是个混蛋,但是胸襟却不小,被骂毁了千年读书人中国的科举制度,就是由他所创。而这项制度后被西方称为中国对世界历史最伟大的贡献;还有当时他的东征西讨,被当时的人称为好大喜功,可是千百年后再看,中国的版图其实最初是由他而奠定;再就是运河,不管他修运河是为了什么,但贯通南北繁荣了南北的贸易却是不争的事实。只不过是他是亡国之君,是不可能被说得太好的,不然反叛者岂不是师出无名?这就是历史与人开的玩笑。

运河两岸风光旖旎,而士彟就像他说的,的确是位好的导游,与我同站在船头指着块石头都能说出个一二三来,有时也不知道是不是在骗我。船舱再大也是船舱,孩子们呆两天就烦闷了,在甲板上乱跳乱跑,我便做了几个沙包教两人踢,一边锻炼了身体,一方面总好过万一掉入河中好。媚娘总是踢一会儿就过来听我和士彟说会子话,她很少插嘴,但似乎对我们的话题很感兴趣。

我正好想到了科举,便随口问道,“杨广设立科举,与汉的孝廉制度很不相同,你觉得哪种方式更好?”

“本就不存在好与坏。”他淡淡的摇头,“孝廉之制在于乡里之举,但凡小为善行,便可为官。没有统一的标准,无端的多了些沽名钓誉之徒;杨广的科举之措志在铲除门阀,广开官门,却不知,这却为门阀添砖加瓦,广招贤能之辈。制度不在好坏,而在于因时制宜。”

我真的对士彟刮目相看,我心目中士彟其实和投机者没多大的区别,为破门阀而先委身门阀,不曾想他真的有远见卓识。他见我看在看他,长揖笑道,“为夫有何不妥,望夫人不吝赐教。”

“非也非也,夫君让妾佩服之至。”我还了一礼,语带戏谑,但眼神真挚,他看出来了,微笑的扶起我,

“世间之事本就有利有弊,杨广虽胸怀大志,但不修私德,最终败亡。”他惋惜地摇摇头。

我也摇头,但不是同为杨广惋惜,媚娘似乎看出来了,仰头问道,神情专注执着:”爹说错了吗?”

这还是媚娘第一次在听我们说话时插嘴,我正想要不要说她一下,士彟却已经抱起了她,让她不用仰头听我们说话那么辛苦。我白了士彟一眼,看着媚娘。

“大人说话时你想听就乖乖的在一边听,不可以乱问。”

“可是我想知道。”

“想知道可以私下再问,等爹娘不说话时,你单独问爹,或者单独问娘都可以。对别人也是如此。”

“是!”她垂头认错,我摸了摸她的小脸,想想说道:“嗯,爹说得没错,但娘想,治理国家其实跟咱们管家一样,不外呼钱与人。杨广穷兵黩武、好大喜功,至使对内无生产之人,对外无可用之兵,致使民怨沸腾。这直接造成的结果就是因无人生产,国库无钱,没钱只能用于强迫民众当兵,军心便不稳,人心背离,这样才给了门阀们机会壮大自立;其二也是人,杨广身边有两种大臣,一为佞臣,遮其耳目报喜不报忧,让杨广完全不知民间何事,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二为二臣,知道什么叫二臣吗?就是门阀们,他们拥兵自立,划地为王,使杨广回天无力。所以其实一个朝代的消失与帝王的私德是没有多大的关系的,私德再差,只要手中握有强有力的军队,国库充盈,有几个忠诚、有才干的大臣,也亡不了国。”

“娘子让为夫汗颜了!”士彟哈哈大笑,他不以为媚娘听得懂,他以为我是说给他听的,认真的想了想,点点头,“娘子所言极是,无论治国还是管家,无非钱、人二字,有钱才能让下人吃饱穿暖,下人才会用心做事,不惹事生非。国家有钱才能拥有强大的军队,让四海臣服,国内方能努力生产,制造更多的财富,国富民强便是这个道理。”

“我懂什么,不过是多念了几本书,空想而已。”我摇头微笑,心道,我刚刚那翻话可是凝结了几代人的心血研究,总结了千百年的历史所得,一个古代人,资讯的限制,文化普及率的低下,怎么可能有机会来总结深想?

“娘我可以说话吗?”媚娘小声问我,士彟一愣,似乎差点忘记了她的存在,我点头,也想听听这位未来的皇帝会有什么高论。

“那是不是说,就像娘管家一样,温和但不软弱,让祥嫂,孔妈乖乖的听话,而娘也不吝啬,对府中上下人等都尽责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