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秋雨绵绵, 天气逐渐寒冷。

  钟琪等人随着左玉去了庄园后,对庄子内发生的一切都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那里可不光光是减了两成租那么简单。

  庄户采取了左玉提出的种田方式后,平均亩产达到了三百五十斤左右。这可是很惊人的数字。据他们所知, 在以土地丰腴著称的江南, 年景很好时, 水稻平均亩产差也不过三百斤这样。

  可左玉这儿以旱稻为主, 居然能做到亩产三百五十斤, 这太惊人了。

  而她教人种田的方式也是匪夷所思。在种完稻子后, 又让人种了豆子, 说这样能增加土地的肥力。

  更让他们惊异的是, 这儿小麦的亩产也达到了两百八十斤左右。这数字,太惊人了!直接翻了一倍还多!

  难怪左玉说,她收两成租便足够吃了。他们大概算了下,除去那些种菜,种小麦的, 她用来种植稻米的田大概在5000亩左右。

  收两成租, 一年到手的粮大约将近3000石。再加上去壳以及部分损耗,最后可收获的净粮大约就两千石出头点。

  一个普通国公的年俸大概也就是两千石左右!

  也就是说, 仅稻子一项她的收入就抵得上一个国公的收入了。麦子产量虽低,但面粉卖得也贵啊!

  而她搞的什么立体养殖……

  这概念更是惊人。稻田里的鱼虾蟹, 放养的鸭子, 采用淋水孵化的鱼苗以及正在研究的人工蛋类孵化……

  讲真, 要不是已看到部分成功, 他们都要以为这是天方夜谭!鱼苗、鸡子怎么还能自己孵化的?而这些东西不光为左玉带来了许多钱,更是让庄户增收不少。

  孙富告诉他们, 今年第一年搞, 经验还不够。不过这两日, 水稻田里的螃蟹能收了。他们收了几亩地的稻蟹,平均亩产有五十斤这样。

  而这些螃蟹长得极为肥硕,一斤的秤只能过两三只螃蟹。这大个头的螃蟹卖出去,都不按斤卖,得按“只”卖,批发价一钱一只。水田不多,也就五百亩这样。

  但这年头想吃点鲜鱼都不容易,别说活虾了。他们问了下,就这立体养殖的产出属于农庄共有。左玉提供技术,卖掉的银子拿两成,剩下的八成平均分给庄户。

  如此一来,两个庄子加起来两百来户人家,平均每户人家每年都能增收四两银子这样。这可是很了不得的事!一个农户之家一年多四两银子的收入那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他们每年可以多买几百斤米!可以扯些布给自己做衣服,能吃上点肉了。

  无形间,抗风险的能力就增加了。而这还是第一年!鱼苗、蟹苗准备还不够充分。如果到了明年……在他们开辟的水塘里再搞上人工养殖,那收入……

  不敢想象!

  几个书生都呆了,尤其是钟琪。他自觉自己颇有才华,可这多奇思妙想却是打破他的脑袋也想不出来的。

  他实在想不通,一个闺阁千金为何会有这多奇思妙想?这对事物的观察得有多细致啊?而她的野心似乎还不止这点。

  根据她的构想,来年还想买点田,收些无家可归的人,开始搞药材种植与名贵花苗的培育。如果成功,那将是一条了不得的致富之路!

  虽然还只是个构想,虽然前人从未有过种植药材的壮举,但左玉说的时候,莫名就觉得她会成功。除去这两个设想外,她还想寻地方,开一个食品加工厂。

  “厂”这个概念很新鲜,但听她描述,如果成功了,一些无地之人便能去厂里上班,而她农庄所产的东西也可以直接进入工厂里,加工后,卖到别的地方。

  种种规划,让人都不得不怀疑民间传闻是不是真的了。

  此人莫不是神农转世?不然为何能如此精于农道?

  不过,看到庄子里欣欣向荣的景象后,几人都庆幸自己的选择。科举无望,不如好好在这干活。将来庄子做大做强了,自己也有肉吃。

  参观完庄子,他们便回来了。

  泙京日报到了朝廷手里后,就成了五天一刊。宫内有内侍,而一些稍稍上年岁,干不了重活的太监便被天子派来做印刷。

  毕舒利用了百度系统,又寻了能工巧匠,花了重金,参考古腾堡印刷机设计,弄出一台可用活字排版的“毕氏”印刷机。

  为了配合这套印刷机使用,他使用了陶泥金属铸模的技术,召集了大量的工匠,在短时间内做出了一套活字大全。而后又利用百度看来的知识,改良了纸张和油墨,使得印刷成本大大降低,印刷速度也大大提升了。

  而且,印刷出来的报纸质量还非常好。许多人将报纸买回去,都是好好保留。要说这毕舒也算有点才华。四开的大报售价虽然高达五十文一份,但给人的感觉却是物超所值。

  上面不光有时闻,还有朝廷政策解读。除去这些外,还有些生活小技巧、菜谱以及诗词欣赏、话本演绎连载以及经文注解。(注1)。

  古代书籍是非常昂贵的东西。像钟琪、何闵等人,能在这时代读上书已算家境可以了。但就这样手里印刷的书也没几本,许多都是自己手抄的。

  因此五十文看着多,但性价比在这个时代的人看来还是非常高的。

  天子拿到这些东西后,除了印刷报纸,还用来印刷书。在他看来这东西非常好。太|祖曾对太宗说,真正的大同不光是要吃饱饭,而是天下人人有书读。

  如果能把书籍的价钱打下来,那百姓读书的负担也要轻些吧?

  左玉回城,还未进城,就有拿着报纸在城门叫卖。她忙停车,让人去买了份报纸回来。

  拿到报纸,果然不出所料,头版头条就刊登着她抨击赵衢的文章。而在话本连载那里,《诸公逛窑记》也被一同刊登了出来。

  诸公逛窑记她没用自己真名,而是起了一个柳下望月的笔名。前几日,得知天子允许匿名,用笔名投稿后,她就知道,天子是明白她的意思了。

  现在这篇刊登出来,还跟抨击赵衢的文一起刊登,这天子是想要赵衢死啊!

  她将报纸大致浏览了下,抿嘴笑了起来。

  这些满嘴仁义道德的青天老爷们也该接受下民众的审判了!

  进了城,街面上已是一片热闹。许多人都在谈论着赵衢的私德,而对于诸公那篇小说许多人也产生了联想。

  这就是她要的效果!或许借此挑起民愤助力自己的她称得上是卑鄙,但与这些乡绅做的事比起来,简直小巫见大巫。

  因此,她说的每一个字都是事实,而不存在污蔑!百姓有权知道这些!

  回到家,也不再做别的。这些日子她打算留在城里,以防不测。

  如此,两日后,庄上便来了人。

  “一石米往年在官府那折算能有三百文左右。”

  孙富苦着脸道:“可今年去,只有一百五十文了。刘伯问了官府,说是看了您的事迹,乡绅大感惭愧,也准备降租。且为了赎罪,想将家中的存粮都捐出来。”

  左玉一蹙眉,忙问道:“这两日米价如何?”

  “降了。”

  孙富道:“前天降到了三百文一石,今日已降到了二百文。”

  “两百文?!”

  何闵惊呼,“三天内降了一半?!那市上购米之人可多?”

  “多,非常多!”

  孙富看了左玉一眼,犹豫了下,道:“东家,刘伯让小的带话给您,咱们的米铺是不是也要降价?现在已有些风言风语,说您说一套,做一套……”

  “姬君。”

  钟琪道:“看来这就是他们的后招了。”

  左玉点头。沉默片刻,怒道:“没底线,真是没底线!竟妄图用这种方式来逼我!”

  “那现在咱们该怎么办?”

  宋希道:“也一起降价吗?若为了名声,学生觉着您最好也降价。”

  “此事可怕的并不在这里。”

  钟琪道:“粮价跳水,百姓固然会疯抢,但百姓如何抢得过他们?他们可派人也去抢米,如此便能将损耗降到最低。”

  “若将米收光了……”

  左玉怒道:“下一步就该宣布无米可卖,让百姓无粮可食了!”

  “农人也会因此恨你。”

  钟琪平静地道:“姬君,勿要与龌龊之人动气。当务之急,我等应筹粮以应对下一步。”

  “我左家固有些资产又如何能应对整个京畿的粮食供应?”

  左玉平复了心情,将怒火压下,道:“不能等到那个时候!我们也得收粮!”

  她说着便起身,“农户手里的粮我们还按三百文去收,如此,农户那边的怨气可解。何闵,宋希,你们带上家里的家丁去城里米行抢,记住,有多少收多少!钱的事不用担心,我这里有!”

  向氏跟她合伙做生意,她做的香膏、口红以及眉粉都卖得相当火爆。去了庄子后,许多庄户家里劳动力过多,她便让庄里多余的劳动力来做这些。因此,现在不仅向氏的铺子那供货充足,自己陪嫁铺子里的供货也十分充足。

  这些都是奢侈品,利润极大,赚钱的速度也很快。就这些日子,光这些美肤品为她带来的利润就有三千两之多。

  再加上之前的积蓄,天家赏赐的钱,她手里的现钱就超过了八万两。更别提,她还有一些系统奖励的东西还没有卖。那些镜子,那些玻璃制品,随便拿一样出来都能卖出天价!

  而且,收来的米她可以卖给系统。系统会将系统币转换成黄金给她。系统一元等于十文钱,一斤天然米的收购价八块,托这些乡绅老爷降价的福,她现在买一斤大米回来的成本才1.6文!

  这何止是暴利了啊?!而人造米的价钱才多少?才5毛!也就是五文钱!她这买进卖出的,成本几乎可忽略不计,利润直接翻了几倍!这生意要不做,她才是脑子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