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二策是主公退守陈仓,向凉州徐徐撤退,节节抵抗;马超去渭北袭扰甬道,向安定郡徐徐撤退,节节抵抗;关西八将中三人攻并州上郡,一人护粮道;另四人中三人出武关攻南阳,与刘备夹击襄阳,一人护粮道,在曹操到南阳时,襄阳已破,与刘备一起北伐,并通知孙权北伐。主公再联合马超反攻三辅。

    此策对韩遂吸引力很大,十军各自为战,但每个主将要有很高超的作战和判断能力,否则容易被曹操各个击破,而且到明年,三辅的粮食全部落入曹操之手,各军分散,军粮不济。另外去武关外的四将是否愿意?如果改为吾去南阳,四将去守陈仓,能否守得住?

    第三策是一半主力从夏阳渡黄河杀入河东,切断曹操的粮源,一半主力在三辅各城节节抵抗,拖住曹操的主力十日,其必断粮。

    夏阳县的船只有限,一次渡河的部队人数不足,又无水军,曹操战船截断黄河水道,去河东的部队就断粮了。此策最不可取、最冒险。

    军师仍把此策写入或许是因为曹操和吾方都不会这样做,一旦真敢冒险,或许会出其致胜。但派谁过河?除非关西十将人人都陷入绝境,否则只要有一成把握直接决战可胜,都不会有人愿意去冒这个险过河去河东郡,虽然那里必然空虚,一旦进入,或许如入无人之境,粮食也能抢到。

    第四策是一半主力从杀入并州上郡,直奔冀州;另一半主力在三辅、凉州层层抵抗和拖住曹操主力,并负责护卫入并州之军的粮道,如三辅、凉州的粮食不济,必要时夺取雍州武威郡获取军粮。

    此策也不失为良策,韩遂认为去并州只有派马超为帅,但马超人少只有让马超领关西八将前去并州,问题是关西八将在三辅已舒服多年,岂肯听命马超去并州?

    第五策是全军退到陈仓一带坚守,邀张鲁加盟出汉中,在陈仓附近决战,加上张鲁的数万兵力和吾联军后方所有兵力,吾军总数超过曹操一倍。而现如今,曹操军已到潼关西边,吾军已失去潼关支撑点,在潼关决战已无意义。

    韩遂认为此策可选,但关键是张鲁愿不愿前来?

    这五策,加上已试过的攻弘农之策、马超移师渭北之策,以及潼关决战之策,共计八策,韩遂综合判定,以关西十将及各军的能力,只有继续采用潼关决战之策,一旦分兵或大迁移,军心必乱,无策可成事。

    韩遂怕一旦战败失去陈仓城和成公英,派人去护送成公英撤往显亲县。

    韩遂命关西诸将继续从各县将留守的兵的一半调到西南大营,准备决战。每支前来增援的军队都在渭南曹营能看见的距离内通过,以向曹操炫耀援兵源源不断。

    韩遂也将驻守长安的迷瑞和四千羌骑、驻守长陵的迷贵和四千羌骑也调来。但似乎无效,曹操军无反应。

    马超等将再次到渭南曹营前挑战,曹操仍拒出战。

    韩遂召开联军在场曲长及以上级别将领会议,众将商议半天也拿不出办法。

    麴演、田乐、蒋石、阳逵四人提出以防万一,立刻通知本家族在三辅的人口回迁回金城郡老家西平郡。

    韩遂认为不迁为妥,理由是,如胜,迁走还要迁回来,折腾人;如败,已成曹操之敌,就算退守凉州也迟早守不住,那时反而会被曹操屠城杀光。

    假如将家族人口留在三辅,败了,曹操很可能不会屠城,这些人口就变成大汉子民在三辅的人口,或被曹操迁往其它地方,至少可存活下去;胜了,仍是三辅人。

    因此鼓励众将要有必胜信念打好此役。

    麴演、田乐、蒋石、阳逵四人不从,韩遂也不便阻挡之,只能听之任之。

    韩遂干脆通知下去,任各家自定去留,以免自己日后招怨恨。

    最后,麴家、田家、蒋家、阳家、阎家、郭家等有庄苑在西平郡的家族赞同回迁,其它金城郡和西平郡原籍的家族都觉得关西盟军会获胜而不迁。

    商县县长程希从京兆传来消息,蓝田到商县一带的南山里有刘雄鸣的余部,前不久,马超将刘雄鸣赶跑,刘雄鸣去投靠曹操,被封为偏将军,派回南山收拢旧部,准备袭扰关西盟军,结果刘雄鸣部将郭宾等不愿意降曹操,挟持刘雄鸣,截留逃往汉中的流民,重新聚众五千兵,并派人到商县来表明诚意,愿意出兵把守武关道口,不让曹操的军队从南阳犯三辅。

    守城兵所留很少,联军偏将军孙威守武关的兵也不多,程希正担心孙威守不住武关,曹操军一旦进入武关,商县县城是第一个攻打的县城,故程希已允许郭宾带兵到武关道口附近的村落驻扎。

    马超、韩遂等欣喜,没想到这郭汜的部将郭宾关键时候起到作用,相当关西盟军多了五千人马。

    韩遂猜测或许郭宾明白关西盟军中有不少郭汜的旧部,从某种程度讲,心更向着这边。

    韩遂派参军韩继去拜见刘雄鸣、郭宾,允诺击败曹操后赠送五千斤西域金币做为助力把守武关的回报。

    又命孙威将武关的兵力抽出来,深入南阳郡,袭扰曹操军据守的襄阳的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