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姚瑶由于是个女儿家,所以并不能读书的,她也更不知道在这个世界里都有些什么大人物,都有什么书,于是她便试探性地问道:“你可知道‘世外桃源’?”

    崔璨摇摇头,于是姚瑶便确定了,连崔璨这么用功读书的人都不知道“世外桃源”,那这个世界肯定是没有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的了。

    姚瑶已经想过了,叫“桃源酒楼”就很好,取“世外桃源”之意,会显得分外豁达。

    于是姚瑶又说:“这是一个挺不错的故事,我从别的地方听来的,名叫《桃花源记》,我不只是想把我的酒楼叫作‘桃源酒楼’,我还想《桃花源记》的整个故事都写在酒楼里,挂在墙上,这样让人来看了,会觉得很有意思的。”

    “嗯。”崔璨也跟着点头,“如果是个好故事,应该很有意思。”

    “我说给你听吧!”中学的时候,谁没背过桃花源记,这是一篇好文章,所以姚瑶到现在都还能背得出来。

    “好。”崔璨对“世外桃源”和这个《桃花源记》也确实是好奇得很。

    于是姚瑶就给他背了:“‘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等姚瑶把整篇文章背完以后,就发现崔璨那块木头被惊得目瞪口呆,变得更像一块木头了。于是姚瑶好笑地拍拍他:“喂,崔木头!”

    “嗯?嗯!”等崔璨回过神来,竟然还鼓起掌来,“好文章,这真是一片好文章!”

    “很好吧?”姚瑶就知道崔璨肯定会喜欢,陶渊明的这一篇《桃花源记》,在她们的那个时代里,可是闻名千古的呢!

    “我是这样想的。”姚瑶告诉崔璨自己的想法,“我是想把这一篇文章拆成好几段来写,每一段就写一幅字挂在墙上,然后让人一副一副地在酒楼里去寻,直到把这整个故事给读完,你说,这样是不是很有意思?”

    这回,崔璨可是连连点头:“姚瑶姑娘也算是蕙质兰心了。”

    “嘻嘻,过奖过奖。”于是姚瑶也学着这群古人谦虚起来。

    姚瑶有关于“桃源酒楼”的想法,却也不是临时起意,而是她一早就在想自己酒楼应该叫什么名字了。她也想过要不要叫像“福来酒楼”这样类似的,很吉祥很喜庆的名字,可是最后她还是觉得,既然是她心心念念了那么久的酒楼,而且这还是皇上所赏赐下来的酒楼,还是应该叫个特别点的名字。

    姚瑶最终还是希望自己的酒楼,能是一个让人心情愉悦的地方,所以她才最终选定了“桃源酒楼”这个地方,取的就是“世外桃源”的意思。

    而崔璨听了姚瑶的故事,久久回味之后,终于才说话:“‘世外桃源’,是个很好的寓意呢。”

    “是吧,所以到时候就要拜托你了,你可要给我好好写!”

    “一定!”崔璨向她承诺。

    等说完了自己的事情以后,姚瑶就不想和崔璨在厨房里待了,这里头热烘烘的。于是她又跑去和崔大娘说话,崔大娘高兴得很,拉着姚瑶的手,好像姚瑶已经是她的儿媳妇了似的。

    有说了几句话之后,崔璨就把熬好的汤药给端出来了:“娘,趁热喝吧。”

    “嗯,好。”崔大娘正要接过药碗,但姚瑶提她先接了:“大娘你还是先喝点粥再吃药,这样没有那么损伤脾胃。”

    “好好好,还是瑶丫头细心……哎哟,看这天色,瑶丫头都来了那么久了,快来陪大娘一起喝碗粥吧。”崔大娘又客气地让道。

    姚瑶摆摆手:“不了,我出来那么久了,也该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