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一百零三章送别

    秋风萧瑟,更添离愁。前礼部尚书黄庸行黄大人一家在一个深秋的清晨离京返乡。

    黄庸行为官多年,人脉丰厚。虽然此次离京有些不光彩,来送行的人却还是有一些的。黄家人先在是家‘门’口和第一拨人,亲戚朋友作揖道别。然后在城‘门’口和第二拨人,同僚下属作别。出城行走了十里路后,来到最后一个送行道别处,长亭。

    能来十里长亭送行的,一般都是‘交’情特别深厚的朋友。黄庸行料到了会有人来,不过看见了具体的来人还是让他吃了一惊。

    内阁首辅兼吏部尚书方敬、内阁次辅董学成、太子太傅廖其珍、工部尚书刘潜、刑部尚书周定钧、于光恺、蒋蕴等等朝中要臣都来了。一群老头子中间,一个身着烟紫‘色’深衣的小姑娘显得特别扎眼。黄庸行呼了口气,难怪人来的这么齐,原来是太‘女’领头。

    叶明净今天早早就从宫中出发。赶到十里长亭处,做好了准备工作,专等黄大人一家经过。见人来了,笑着走到路边相迎:“黄大人。”

    黄庸行深深的弯腰行礼:“太‘女’殿下。”不管怎么说,前礼部尚书,二品大员告老返乡,能有太‘女’领着紧要官员相送。于面子上十足光彩。这个礼,他行的真心实意。

    几人来到驿站处,端起早已准备好的水酒。叶明净率先祝词:“祝老大人一路顺风。”一饮而尽。

    方敬第二个祝词:“则道,保重身体。”

    廖其珍第三个,他看了一下亭外的两位公子,道:“则道,我不羡慕你别的,就羡慕你有个好儿子。这过了年就是‘春’闱了,你竟舍得让他和你一道回乡?”

    黄庸行叹了口气,目光瞥过长子:“用远自然要留在京城参加明年的科考,他只需送到这里。”

    廖其珍不再说什么,喝完杯中酒。心有感悟,随即挥毫写下一首送别诗。众人看了连连说好。然后有几人也诗兴大发的写了几首。

    这些举动,也是这个时代的特‘性’。黄庸行连连道谢,黄陌和黄阡两兄弟待墨迹干后,珍重的将几篇诗稿收好。

    众人都写得差不多后,廖其珍看向叶明净。按照风俗,太‘女’既然来送行,也应当有所表示。这最好的表示就是……

    叶明净收到太傅的暗示,连呼庆幸。幸好提前准备好了。当即作为压轴写下了她抄袭剽窃的送别诗。

    长亭古道外,风拂碧落残。黄叶笛声醉,秋阳山外山。

    天涯知‘交’远,情谊难离散。一觚浊酒赠,今宵梦无寒。

    廖其珍一看,十分意外。虽然强差人意,却到底也有些模样了。其余的人更是很给面子的叫好。黄庸行更是‘激’动。小心翼翼的亲自将诗稿收藏。

    诗作得好不好没关系,重要的是叶明净现在是太‘女’,不出意外将来还会是皇帝。到了那一天,这幅诗作就是御笔。黄庸行家有一幅御笔诗作,足可傲视登州五十年了。这也是叶明净拉着这帮重臣来送行的原因。她要卖个好给黄陌,她需要他日后为她死心塌地。

    黄庸行知道他是沾了儿子的光。寂寥中又有着一丝骄傲。黄家的车队告辞众人出发,走了百来步后就听见身后传来了悠扬的笛声。

    穿云笛音,清越绵绵。奏的是夏朝最流行离别调。黄庸行疑‘惑’的掀开车窗的帘子,小儿子黄阡骑着马靠近,面‘色’复杂的告之父亲:“是太‘女’殿下,殿下在长亭吹笛。父亲,是离别调。”

    黄庸行叹息着摇头:“你大哥是不是站在她旁边?”

    “是。”黄阡回头凝望,长亭中的人已经看不清脸了。大哥的那身衣服由大嫂亲自缝制,他却是认得的。

    “好心智,好手段那。”黄庸行放下帘子,对夫人道:“太‘女’又是赠诗,又是吹笛送别。这一回,她在清流中的形象算是立起来了。小小年纪,这些手段用的倒是纯熟之极。”

    黄夫人担忧的道:“老爷,你说过陌儿日后是要跟着她办事的,那陌儿的前程……”

    “无妨。”黄庸行安慰她,“太‘女’如今名声占了正统,又正是缺乏人手之际。陌儿不是愚钝之人,只要小心行事,仕途倒是可以保证的。”

    长亭那边,叶明净见黄家人走远了,招呼大家回程。路上她好奇的问黄陌:“黄公子,孤怎么见你的妻小都离京返乡了呢?为何不留在京城?”

    黄陌回答:“小民不能孝敬父母已是不该,拙荆身为长媳,自当回乡照顾父母及幼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