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关平的目光落在那名斥候的脸上,带着几分严肃与急切:“若在此地安营扎寨,你可曾探知,有无可能已被叛军的斥候所觉察?”

    斥候深吸了一口气,回禀道:“启禀将军,我军兵马五千有余,扎营所需之地颇为辽阔。若想全然避开叛军斥候的耳目,只怕得再向后退十里。”

    关平的眉头紧锁,“我军若再向后退十里,那距离叛军大营将变成二十里,再至长沙城又有十里......如此算来,便是三十里的距离。这般遥远,如何能发动有效的突袭?只怕我军尚未赶到,叛军便已严阵以待,等候我军自投罗网了!”

    说罢,他又将目光投向了帐内的诸将,语气中带着几分询问与期待:“诸位将军,对于此等局面,你们可有良策?”

    众人纷纷摇头叹息,脸上流露出无奈的神情。

    原本,他们收到的情报是这样的:刘封所率领的叛军,兵力大概六千,而他们的兵马有五千之众,再加上长沙城内的守军两千,数量上能够占据一些优势。

    然而,事实却大大出乎了他们的预料。

    竟然在荆南各县强行征兵,拉壮丁,一时间,他的叛军数量如同滚雪球般迅速膨胀。

    等到围困长沙城的时候,叛军的数量,竟然已经翻了五倍,达到了惊人的三万之众。

    这三万叛军,可不是当年那种乌合之众的黄巾兵可以比拟的。

    六千郡兵,训练有素,战斗力强;八千县兵,虽然稍逊一筹,但也绝非泛泛之辈;再加上一万六千的青壮,虽然初次上阵,但胜在年轻力壮......因而这三万叛军,让人不敢小觑。

    反观关平军,仅仅五千郡兵,在三万叛军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这时,张苞站了出来,他抱拳向关平道:“兄长,我愿领一千兵马,佯攻叛军。你则率领剩余兵马,趁机入城。四千多兵马守城,应该能够坚守到关羽将军的援军到来。”

    张苞的计策,看似英勇,实则悲壮。

    他清楚,一旦自己带领那一千兵马冲向叛军,便生死难料。

    然而,他依然选择挺身而出,为了大局,为了胜利,他愿意付出生命的代价。

    关平知道张苞的计策可行,也清楚这意味着张苞和那一千兵马极可能全军覆没。

    他无法让张苞去冒这样的险,断然拒绝道:“我怎能让你去冒这样的风险?若真的需要执行这计策,也应由我作为诱饵吸引敌人,而你则率领大军,寻找合适的时机入城。”

    然而,张苞却坚决摇头,“兄长,你的武艺和智谋都远胜于我。只有我作为诱饵,才是良策。”

    关平坚决不同意。

    最终,两人的意见并未达成一致。

    关平只能放弃这个冒险的计划,转而选择更加稳妥的兵法。

    当日下午,关平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出现在叛军的视线中。

    他们没有丝毫的遮掩和躲藏,堂而皇之地向着叛军的方向前进。

    关平率领军队在距离叛军仅仅五里的地方安下营寨。

    没错,关平的兵法,若要用两个字来概括,那便是——牵制。

    若再添两字,那便是——牵制、待援。

    若再细究,还可再加两字——牵制、待援、希望。

    这便是关平的六字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