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高俅在军营里不断的忙碌着。

    她正在执行官家的命令,裁撤禁军里过于臃肿的队伍。

    之所以这么勤快,倒不是因为她多么忠君爱国,主要是因为她的根基太浅了,太尉的椅子都没有坐稳。

    别人都是通过个人的才华,通过科举的高中,一步步得到提拔,进而重用。

    而她在没有任何战功的情况下,坐上太尉的位子,并非是她的才华有多么优秀,全都是靠着她对官家的一片忠心,这才换得了赵官家对自己的信任,进而步步高升。

    因此在别的官员抗拒改革变法的时候,她却咬牙执行赵佶的命令。

    哪怕与同为四大奸臣的蔡京等人敌对,在朝堂上被人指指点点,也在所不惜。

    毕竟别人失去了官家的信任,依旧可以凭借着天下各地的门生故吏,暂且蛰伏起来,等待着下次卷土重来的机会。

    可她一旦失去了官家的信任,那很容易被瞬间打回原形,再次回到以前那种在别人府邸上,担任小厮,每天卑躬屈膝的日子。

    正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难,在体会过权力的好处后,高俅自然打死也不想回到,以前那种卑微的生活了。

    就在她想着要如何整顿那些不听话的武官时,忽然接到了官家的旨意,让她速速入宫。

    高俅不敢怠慢,连忙朝着皇宫赶去。

    “高太尉。”远处一个身着红色长裙,乌黑秀发高高盘起,别着一只红色牡丹,容貌妩媚的女子,正从远处缓缓走来。

    高俅认出来了,这是官家身边的心腹之一,来自清河县的西门大娘子。

    高俅纤细的柳眉微微一挑,沉声道:“官家何在?”

    西门大娘子拱手道:“官家在寝殿里恭候太师多时了。”

    高俅颔首轻点,在西门大娘子的陪同下来到了寝殿。

    一进寝殿。

    便远远看到赵佶正端坐在桌案前,手指不断的敲打着桌子,似乎有些不耐烦。

    高俅连忙走上前去,白皙的玉手作揖道:“臣高俅,见过官家。”

    赵佶回过神来,眸光看向面前的女子,摆了摆手道:“太尉无需多礼,让你推广的改革进展的怎么样了?”

    高俅不知道女帝召自己过来的用意,只能老实的回答道:“自从大宋跟辽国签订澶渊之盟后,承平日久,禁军过于臃肿的问题,积攒的太多了。”

    “想要短时间内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想要瞬间解决所有的问题,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只能在不影响禁军组织的前提下,慢慢推进改革了。”

    赵佶颔首轻点道:“朕也知道改革不好推进,这段时间苦了你了。”

    高俅美眸里闪过一抹诧异,连忙作揖道:“臣惶恐。”

    赵佶沉吟了半晌道:“太尉是不是在想,朕为什么叫你过来?”

    “……”

    高俅顿时陷入了沉默,她猜测了许多原因,但目前看来好像一个也对不上。

    “臣不知道,还望官家解惑。”

    赵佶看着面前小心翼翼的女子,朱唇轻启道:“是这样的,蔡太师的干女儿在江州担任知府,遇到了意图谋反的乱臣贼子,我想听听你的看法。”

    她把事情的经过,简单的叙述了一遍,对于高俅与蔡京之间的勾结,倒是没有一丝担心。

    一方面是因为高俅追随她多年,可谓忠心耿耿。

    这其次,因为蔡京与苏轼乃是政敌,曾经在朝堂彼此之间争论不休,由于高俅曾经在苏轼府中担任书童,二人关系甚好。

    曾经在苏轼被贬官流放,整个苏家都受到牵连的时候,她不顾蔡京等人的不满,出手帮助了苏家人度过了难关。

    因此她还被打上了苏轼派系的标签,在朝野中没少被蔡京派系排挤打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