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一夜无梦,徐鹤霄是最先醒来的那一个。他轻手轻脚下了吊床,出了门,又把门关上。

    如今天大亮,徐鹤霄才发现这房子的情况比他料想的还糟糕一些,又烂又旧,好多地方还长了青苔,估计是原主也没怎么居住,所以没有给房子做护理。

    徐鹤霄走了一圈下来,三进的宅子,有三十二个房间,烂得不能用的有六个。这六个连房顶都没有的房间,徐鹤霄打算全部推掉,或是做成林绮的菜园,或是弄平整,圈起来,给孩子们在这里弄一些小木马之类的玩具,他们夫妻没空看孩子的时候,就放孩子们在里面玩耍。

    其中有十六个房间,虽然破烂,但屋顶还在,修一修还能用,徐鹤霄把鸡关进了其中一个房间,把兔子关进另一间,那五头鹿也要一间。剩下十三个房间里,有三间是厨房,厨房的灶台还在,修一修就能用。剩下的十个房间,徐鹤霄打算暂时不去动。

    此外还有十个比较好的房间。留下两间当卧室,两间当书房,一间当仓库,一间当衣帽间。

    不过徐鹤霄发现了一个问题,这些房间普遍不是很大,除了客厅,和两间大的卧室,其他房间狭长,很多都不足十个平方。

    他并不是很喜欢这些的老建筑,或许是从前徐家老宅给他的不好回忆,他更喜欢现代一些的楼房。

    他打算以后把这里全都推了,建几栋小洋楼,用红砖,里面刷白,贴瓷砖,铺大理石,弄大大的窗户,贴玻璃,那样的房子明亮、宽敞,住着也舒服。

    不过到时可以先询问绮绮的意见,她如果不喜欢那样的,那就建从前那些老式的建筑,这里是首都,那些老手艺人应该都还在,多花一点钱,把人请过来就是。

    房子里没有柴火,做不了饭,他拿了钱和票,以及两个搪瓷盆出门。再回来时,一个搪瓷盆里装满了包子和油条,一个搪瓷盆里则装满了豆浆。

    屋内连个桌椅都没有,他只能把两个搪瓷盆放在屋外的石桌上。

    他刚把搪瓷盆放下,屋内就传来了孩子们的哭声。

    徐鹤霄有些头疼,厨房里没有柴火,挤下来的鹿奶没法烧开,孩子们吃什么?

    林绮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她一边给孩子们输入异能,一边不动声色打量着屋顶上的房梁,要不就先把一两个房间给拆了?

    林绮给孩子们换了尿布,让谭哥帮自己照看一下孩子,然后往屋外走去,

    “我去挤鹿奶,你去挑两个房间,把屋顶拆了。瓦片留着修其他房间的屋顶,房梁和窗框拿来当柴火烧。”

    徐鹤霄笑了,“我们想到一处去了。”

    这处宅子有两口井,用水还算方便。徐鹤霄先生了火,烧了一大铝锅的水,然后把另一个锅也清洗干净,等林绮把鹿奶带回来,将鹿奶烧开,盛起来晾到温度合适,才放入了奶瓶里。

    四个嗷嗷待哺的孩子,一抓到奶瓶就大口大口吮吸起来。

    “包子、油条和豆浆都冷了,要不要热一下?”徐鹤霄问。

    林绮摇头,“将就着吃吧,一会儿还有很多事情要忙。”

    “鹤霄,弟妹,吃完东西我就得走了,按照单位给出的指示,我要去城东接两个人,顺道运一批货回钥县。”谭哥用抱歉的语气道。

    “这么急?”徐鹤霄有些意外。

    谭哥点点头,“出来的时候,领导说一旦抵达首都,立即去接人和物。”

    徐鹤霄点了一下头,“行。你去吧,路上注意安全,到了钥县记得写信过来。”

    送走谭哥,徐鹤霄拿着介绍信、结婚登记证明和房契之类的东西去了街道办,去那里办理居民证。

    给他办证的是一位大姐,大姐看着身板高大,长相英俊的徐鹤霄,态度还算不错。当看到徐鹤霄手里的房契时,态度更是认真不少。

    大姐偷偷打量徐鹤霄,心想当初这栋宅子,多少人,多少单位想要,可没等那些人出手,上面的人就放出话,说房子有主了。没想到主人竟然是一对年轻的夫妻,且还有了四个孩子,是四胞胎!

    这一家人是什么来头?

    徐鹤霄装作没看见大姐打量的目光,神态自若。

    “这是你们一家的居民证,也是居民购粮证,大人每个月能买三十市斤粮食,十二岁以下的儿童是十二市斤,不满一周岁的只有六市斤。食用油每月只有六两,布是每人........”大姐说了很多,并把徐鹤霄一家应得的各种票给了他,还有一张煤球供应卡。

    徐鹤霄向大姐打听了煤球商店的位置,先去了煤球供应商店。

    煤球供应商店主要供应的是蜂窝煤,徐鹤霄来的时间已经是中午,商店里没有什么人,徐鹤霄来了不用排队。

    “来买蜂窝煤的?”工作人员看见徐鹤霄是个生面孔,主动询问。

    徐鹤霄嗯一声,把煤球供应卡交了出去。

    工作人员接过他的煤球供应卡,“现在是冬天,煤球供应的数量比其他时候多一些,每个人一个月能买二十五个煤球,你家六口人,就是一百五十个煤球,你要一次性买完,还是先买一部分?”

    “一次性买完。”徐鹤霄交了钱,看向一旁的手推车,“能把手推车借给我用一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