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娘,你这打死卖盐的了吧?这么咸,怎么能喝的下去?还有一股苦涩的味道。一看就不是什么好盐。”

    “你小子嘴还真叼,放我以前那时候能有口汤喝就不错了,还在这里挑三拣四,继续说重点。”

    “我为什么说您收税的种类过于单一,因为你只收农业税,不收商品税。”

    “什么叫农业税,也就是百姓种地产出的粮食,您按比例收上来,什么叫商品税?比如说商人之间相互交易,他们也要交税。”

    “可是那些商品都是商人的朝廷如何收税呢?这么做也没道理,那不是强抢商人的财富吗?”马皇后不明白。

    “可是商人赚取的都是暴利,他们或是投机倒把,或是囤积居奇,或是抬高物价,或是坑蒙拐骗,商人最重要的是什么?资本的原始积累。”

    “举一个例子,比如说一个商人发现即将下雨,但是此刻正是晴天,在其他人没有察觉的时候,花五文钱买下了伞,它并不是简单的买伞预防被雨淋湿,而是买光了所有的伞。”

    “这就是囤积居奇的第一步,然后自己呆在酒楼或者是其他人流量较大的地方,等到暴雨突然降临,所有人惊慌失措的时候,他再卖伞,供求决定价格,他就会挣上一大笔钱,因为他会卖十文,甚至二十文。”

    “这只是正常的经营模式。”

    “比如说有一个地方发生了旱灾,爱情的传递需要一个过程,有钱的商人便会将所有的米全部的囤积起来,等到那些人快活不下去的时候就会高价抛售,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便是这个道理。”

    “无商不奸。商人和贪官一样可恨。”

    “那如果朝廷颁发了救济粮,那他们囤积的大米岂不是卖不出去?”

    “这就要看另一个角色,贪官。”

    “官商勾结,层层克扣…”

    “真是该死,看来不光只防着官员贪污,还要将那些商人全部的监管起来。”

    “有的时候商人就是一把双刃剑,要学会合理的利用,商人走南闯北,他们可以让各个地区的商品流通起来,协调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但是一旦富可敌国,他们便不再甘心拥有财富,并想拥有更高级的权力。”

    “因为财富只能在权力的规则下运行流通。”

    “所以我建议颁发商品税…各地的商户必须要在官府报备,有官府颁发专门的商人通关路引,以及盘查商人所出售的货物,他们每到一处乡镇县州,都需要接受盘查。”

    “同时需要记录明确的账本买出卖出以及各种交易信息,官府通过他们交易的账本进行收税,当然了。”

    “朝廷不会白白收税,也会为行商提供便利,比如说有的地方山路难走,便可以走官道用驿站官马,有的地方盗匪横行,便可以申请官府保护,有的地方需要什么商品官府可以告知商人可以参考宋朝行商的税收,凡事交易的物品,不管是商铺还是还是摊贩都要交税。”

    “这样一来,国库怎么能够不充盈?而且全天下大量的白银便会回流官府。”

    “可是天下商人,如此之多,如何才能全部监管,一旦有可能,他们一定会选择偷税漏税。”

    “那就要严刑酷法加以约束,偷税漏税的加以处罚,有的那就加倍上交或者取消行商资格,有的就直接杀了。”

    “我觉得这个策略非常可行。”

    “每一个官府机构必须要设立税务科,每三个月进行税务查询,到了年底上报中央进行核查,一旦发现做假证,直接查商人,不要查掌柜和会计。”

    “这样每年各种地方的各种货物的对应,价格便可一目了然,如果哪里的东西价格偏高,那要么就是需求增大,要么就是价格弄虚作假,用数据说明一切问题。”

    “这个任务交给户部吗?”朱元璋问。

    “不,我觉得六部尚书的权力已经够大了,不应该让权力集中,而是应该让权力分散,成立大明税务稽查局,税务稽查局的底气是我大明火器局,谁敢不听?那就让我的大炮说话。”

    “好,这件事情全权交给你处理,这就成立大明税务稽查局和大明火器研究局,你就是局长…独立六部之外直接对咱负责。”

    “我希望在三年之内,让大明的税收能够翻一倍。”

    “哈哈哈哈…父皇,我敢保证,但凡是在大明的这块土地上,从天上掉下来一个铜板都得姓朱,大明永远都是咱们朱家的。”

    “哈哈哈…好…”

    别说是行商,哪怕是山匪打劫你也得交税,就算是青楼也得交税,人过留财,雁过拔毛,妓女不允许白嫖,大明的土地就允许白嫖吗?

    税务稽查局成立了,万千商户全部要办理大明商业经营许可证,按照当年的收入收税,每年一成到五成不等,不用在向任何官员缴纳保护费,天下的保护费只能由朱林的税务稽查局来交。

    谁不让你办事,直接来税务稽查局上访,状是早上告的,人是中午杀的,事是晚上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