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这些假币只会祸害贵州和云南这两片地区,但是根据底下的人反馈的消息,这两个地方全都是少数民族土司统治,这些人根本就不听从大明的号令,甚至会成为大明的负担。

    如今为了贵州和云南的安定去解决假币,这无异于是在扬汤止沸,只要土司的制度不改,只要他们不听从大明的号令,只要不改土归流,他们迟早会因为其他的因素造反,甚至是成为大明的祸患。

    “不如一不做二不休,将矛盾激化,直接让贵州和云南的人造反,然后大明派大军镇压,连同造反的人和固有的土司制度一同连根拔起。”

    对付重病,有的时候猛药会往往起效,虽然发生叛乱,在以武力镇压会损耗大明的国力,如果可以换来这个地方的长治久安,拐土归改土归流也不算什么。从长远来看,这点代价付出并不是十分的严重。

    朱林将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在场的亲信,无不震惊,这明显的就是朱林自己想挑起一场大战,将整个大明拖下水。

    “我觉得汉王的计划非常的妙,与其在那里和稀泥拖着,让这些土司成为大明的祸患,还不如趁我大明国富兵强之际,将云南和贵州直接打服。”李昱诩应和。

    “所谓长痛不如短痛,每年都要向贵州和云南砸一百万两银子,十年便是一千万两,如今大明有钱可以砸,日后没钱了,怎么办?”

    “大家还记不记得一个道理?以地事情如同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呀,最重要的是,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有的时候一个想法诞生就再难从心中磨灭了,当然了,朱林知道自己的想法,很难得到文官的支持,于是又利用自己可以入宫不报的特权,来到了奉天殿的外边。

    在朱元璋的贴身太监王景弘通传之后,他成功的进入其中,映入眼帘的是太子殿下,秦王殿下,还有朱元璋在商量朝廷大事。

    “老五,你不是准备南下吗?怎么又来了?”朱元璋好气的问。

    “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老五这么着急前来,一定是有什么急事,且听他一言吧。”朱标说。

    “还是大哥懂我呀,我觉得我今天早上话说的太满了,我突然后悔了。”

    “什么意思?”朱元璋不由得一愣。

    “之前李善长不是说木桶的短板效应吗?也就是说,如果假币泛滥,大明不管的话,西南可能会出现叛乱,也就是云南和贵州的土司甚至会造反是吗?”

    “不错。”

    “我突然想到,每年朝廷要花费上百万两的银子给吐司,他们不光不交税,大明还要用钱养着他们,我这越想越气,本来都准备入睡了,想到这事儿,我觉都睡不下。”

    “好,既然你不想出钱的话,大哥就替你一天一万两的出钱,但是你得把事办的快一点,要不然大哥的家底可经不起这么挥霍。”朱标笑着对朱林说。

    “我突然有一个神奇的想法,既然假币的事发生了,我们为什么不把事闹大,逼着贵州和云南的土司全部造反,然后我大明再以雷霆手段将其镇压。”

    “到时候将土司连根拔起,把他们的脑袋全砍了,从此之后改土归流,让贵州和云南真正的成为我大明的国土,为我大明交税您看如何。”

    “老五,你这话莫不是在开玩笑吧?是不是晚上回去和临安妹妹的酒喝多了,才让你说出如此胡话?”

    “大哥,有的时候我们要用逆向思维来解决问题,那些吐司自打元朝的时候就出现了,如今到了明朝的时候依旧安然。”

    “他们虽然臣服于我们大明,也赐予了他们自治的权力以及官职,但是他们的行为丝毫没有大明臣子的样子,甚至大明连驻军权都没有,这还是所谓的国土吗?”

    “而且我大明每年要花一百万两银子养着他们,虽然对大明来说一百万两银子不算什么,但是这个气我们可忍不了。”

    “用一百万两银子来换来一个省的和平和大明王朝的安定,有何不可呢?”朱标反问。

    “宋朝的皇帝也是这么想的,如果向异族称臣纳贡交岁币,这么一点钱便可以换来大宋的安定,他们认为也非常划算,但是结果如何还不是被灭了。用银子是永远换不来和平和安定的,只有刀枪才可以。”

    “这样不光不会换来和平,甚至是哪一天朝廷给不出银子,他们便会马上造反。他们认为,这样的索取是朝廷理所应当应该给他们的,朝廷哪里是在养着那群官员,分明是养着一群干爹。”

    “我大明的百姓不得入其境,大明的法律不能束其行,大明的军队不能安其心,这真的是我大明的国土吗?我估计我一个一品亲王进去说的话还没在草原上好使。”

    “贵州的土司与大明和蒙古部落和大宋以及元朝的关系本质不同。”朱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