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铜仁府。

    “张五哥,是不是又要去京城上报今年的税收了?”

    “韩老弟猜的不错。”

    “这一路山高水远,旅途艰辛,您可要一路当心啊,可惜这个苦差事又轮到您了。”

    “多谢韩老弟的关心,有了知府大人的妙计之后,已经轻松很多了。”

    “怎么轻松了?你以前不是叫苦不迭?说提前三个月出发,走上两千多里路才能到达应天吗?如今为何如此的轻松?”

    “说轻松也轻松,不到哪里去,但和以前比起来倒是省了不少功夫。”

    “每到年末,各地的府衙便要将州县的各项税收总结入账,然后加盖大印汇报给朝廷。”

    “朝廷的户部和税部要总记账目,至于这些数字是多少,他们在各地也有数据,地方官员是不得而知的,而且我们也要将数据报上去,地方上官员上报的数据要和中央官员的数据对照。”

    “如果账本相对确认无误,那么一年的收成便可以入库装订,上一年的功夫,就算是完了。”

    “这可以防止地方上的官员谎报收成或者做假账。”

    “那要是账目对不上,该怎么办?”

    “那我们下面的官员可就要遭老罪了。”

    “税部的官员和户部的官员早就私下调查了,比如说一年有十二个月。”

    “他们将,每一个月的数量分批上报由户部的官员进行总和,一年的税收数目面可以出炉。”

    “但是任何东西都是有损耗的,比如说粮食堆在粮仓之中,被老鼠或者鸟雀吃了,这些东西变少了。”

    “至于少多少,那就不得而知了。”

    “每到年底,我们地方上的官员便会重新排查数目,将新的账目汇报上去进行对比,这其中必然有差距。”

    “户部的官员发现账目对不上,并将我们的册表发回重新查办。”

    “户部官员之前手中账目的数据是我们不知道的,以房底下的官员私相授受贪污受贿。”

    “你说这一来一回就要三五个月的时间,如果账目对不上还要返工。”

    “这样棘手的问题该如何解决?”韩立问。

    “底下的人便想了办法,去到户部之后,纸笔都是现成的,就是没有官印,官印掌握在地方最高的官员手里,官老爷们总不能让我们把大印带到京城去吧?”

    没有了官印他们总不能刻个萝卜当印章吧。

    “因此,便直接在报税的税表上提前加盖官印,去了户部的账目是多少,我们直接就现写,户部说一万两,我们就写一万两,户部说八千两,我们就写八千两。”

    “这样不就可以轻松的把帐对上了吗?虽然数据会有所差距,但差的不多,但可以给户部的官员和地方上的官员省很多的是。”

    “什么,报税空印表现填写,这要是被抓住了,可是要砍头的呀!”

    “不会被抓住的,因为所有的官员都心知肚明,为了防止贪腐,皇上制定的这个要求,说一个数据都不能存在出入,本来就是有巨大的问题的,因为哪有东西是一成不变的呀。”

    “全部的官员都知道,只有一个人不知道,那就是皇上。”韩立一说心底不由得暗自胆寒,这不是妥妥的欺君吗?

    更重要的是,这里面存在着极大的贪污的漏洞。

    盖着官印的空报表呈上去,如果有人和户部的官员进行贪污,如此的欺上瞒下,便没人能够知道了。

    “韩老弟,你也早早去休息吧,你的腿脚不灵便,年纪轻轻的要保护好,要不然到了我这个年纪,恐怕拄着拐杖都难以走路了。”

    “多谢张老哥的关心。”

    “话说我老弟,你的腿是怎么受伤的?”

    “这还要从几年前说起,我这不是上山打猎,结果遇到了几头异常凶猛的猪。好家伙,按道理来说,以我的身手也不必受伤,没想到那猪躲在暗处趁机偷袭。”

    “我才伤的如此严重,好歹捡回了一条命,但是这条腿已经半瘸了。”

    “老弟,你真的是好运呀,要知道一猪二熊三老虎这贵州的野猪是很厉害的,以后可不要一个人进山呀。”

    “张老哥,你误会了,这不是被小猪咬的,不知道哪个家猪跑出来偷袭了我。”

    “唉,那也怪可惜的,不过家猪也要当心,这些猪没有脑子,遇到眼前不动能吃的东西都会上前啃,管他是人还是麸糠呢?”

    “老弟保重,老哥我去公干了几个月,回来我们再一起喝酒。”

    “得嘞!再见。”

    这个韩老弟不是别人,正是刺杀太子之后死里逃生的韩立,中原几个地方,他是难以安身的,找了个机会躲到了贵州来这里。土司林立,盗匪横行,穷山险恶,官府对这里的影响力很低,是一个可以躲藏的地点。

    他的腿被朱林用霰弹枪打伤,虽然捡回了一条命,但由于跟腱受伤,严重落下了病根,只能一瘸一拐。

    从此,他便想要隐匿于官府之中,想办法给朱明王朝带来更大的破坏。

    一般情况下,官府要招收人员,必须要经过科考才能当官,你得要有功名在身。

    想要有功名在身,你得参加官府组织的考试,首先要有户籍,有清白的身世,也就是所谓的政审政审过不了,一切都是白搭。

    他一个反贼,哪来的清白身家?因此,这条道路走不通,只能另辟蹊径,来到贵州却大有可为。

    百年的王朝,千年的土司,这些土司任人唯亲,这里的官员都不是朝廷任命的,都是各大家族的土司的亲戚朋友当官。

    他就来到了铜仁找张知府,利用自己的才能吸引了张知府的注意,因此混了一个户籍科的小官。

    张知府掌管着铜仁所有的人事任命,按理来说,任何的官员都是朝廷命官,必须要朝廷颁布任命,但是这里是贵州土司当道,说白了就是土皇帝。

    这些土司不光可以任命自己土地上的官员,甚至都不用遵循朝廷的律法,更不用交多少税。

    每年交上一万两银子的税,却要朝廷发十万两银子的补贴,因为这个地方太穷,他们过不下去就会造反。

    没有办法,朝廷也只能养着这些吐司,甚至分配给这里进士的名额,都不用参加考试,都是由各地的吐司大家族瓜分。

    这里说过分一点,就是国中之国。

    虽然这里的地方情况十分的混乱,但是朝廷也来不及管,最重要的是管不过来,因为这里简直就是鸟不拉屎的地方。

    没有战略意义,没有经济意义,甚至都没有百姓在这里生活,如果要大力的整治这些地区,就是吃力不讨好,大明哪来的银子管这种地方?

    韩立自然也不会闲着,自从他当官之后,也愿意为百姓做一些事。他认为,这种空印表会给朝廷造成巨大的贪污隐患,当即决定揭发这件事情。

    根据他和张五哥的对话,朝廷各级地方政府都知道这件事,甚至是中央的人也选择了默认。

    如果他写上一道奏折,恐怕根本就交不上去,甚至如同一粒沙子投入大海之中,不会翻出任何的浪花,只能使用特殊的手段。

    通证司,这个机构是用来收集各地民情的,百姓可以将书信交到这里,然后有的便会被送到皇帝的桌前。

    这是底层人员唯一可以将,心意得期盼表达给皇帝的图景。

    韩立好心写上了一个陈情表送到了通政司,通政司的人将收到的表奏继续层层上传,直到应天府的通镇司将奏表交给了太监,太监又交给了贴身朱元璋太监王景弘。

    当朱元璋看到龙案之上的空印表事件之后,勃然大怒,直接将朱林和朱标叫到了奉天殿之中。

    “父皇啊,不知道哪个不长眼的,又惹您生气了,只要您一句话,儿臣马上让他永远的消失在这个世上。”

    “看看这个奏表上写了什么吧。”

    朱元璋说完之后,朱标急忙的上前将奏表取了下来,一看之后不由得大为惊讶,朱林一看心中也不由得咯噔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