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哒哒...

    中性笔按动的声音。

    小樽市,稻穗区中心,大正橘北第一私立高等学院教务处办公室。

    藤井树坐于沙发,在玻璃茶几上的[教职工劳务合同]中,签上自己的署名,并填上今日日期——

    202x年12月30日。

    他将招聘合同转了个方向,移交给了正对面的佐佐木教务。

    佐佐木知子拿起合同,右手抬了抬厚重的圆形老镜框,审视了一番上方藤井树字迹凌厉的签名后,放下合同。

    她对藤井树和蔼地笑了出来,并起身:

    “那么,我便代表大正橘北第一私立学院,欢迎藤井先生的到来,欢迎。”

    藤井树同时起身伸手,与佐佐木教务客气相握。

    “教务客气了。”

    两人同时坐下,继续洽谈工作事务。

    “既然藤井先生现属于我校的一份子,那么我接下来便称呼您为藤井老师,没问题吧?”

    “自然。”

    “藤井老师,我们学校今年第三学期的正式开学时间是在1月10日。现在是假期,但考虑到藤井老师对我们学校环境和事务还不熟悉,所以在此期间,我会带领藤井老师对接工作事宜、参观学校设施。如果藤井老师有任何问题,可以向我询问,我会尽力藤井老师的难题。”

    “没问题。”

    “另外,我校十分注重同事之间的氛围,赤井老师和藤井老师是同时应聘我校的同期,她虽不像您一样属于我校的正式老师,但也十分优秀。希望藤井老师能同她友好相处,在工作上遇到难题,你们二人也能够互相扶持帮助。”

    听到这里,藤井树就好奇了。

    他询问到教务:

    “这次应聘会,就只有我和赤井老师两个人能够顺利入职?我记得我来的时候,应聘的人就有将近十五六位。”

    “是的,”佐佐木知子对此点头,笑道,“此次能够达到我校标准,顺利入职我校的老师,仅有你们二位。不过当日招聘会前来应聘我校老师的社会人士,并不是十五六位,前后共有六十二人。”

    那一天就有六十二人来应聘?

    藤井树心中暗暗吃惊,小樽根本没这么优质的素质条件才对。

    要知道在日本,敢来应聘老师的,那都是社会优质人才。

    “札幌那边的人应该也过来尝试了吧。”

    “藤井老师真是敏锐,其实还有从东京、京都、大阪特意跑来面试的社会人士。”

    不愧是大正橘北...

    即便小樽市现在发展落后,居然也能吸引社会里那么多的优秀人才。

    其他人的素质如何他不清楚,但赤井...藤井树是相当清楚的。

    当年她的成绩在双叶高中也是数一数二,要不然那年高中毕业,她也不可能仅靠自己就跑去美国留学音乐学院。

    留学七年,口语绝对流利,英语水平和个人素质也绝对一流。

    而像赤井这样的人,居然在橘北只能当一個外聘教师。

    这要求...着实恐怖。

    同时,藤井树也更加好奇了。

    为什么,橘北会在这六十二人中,唯独选择自己呢?

    ......

    藤井树将自己的疑问告知了佐佐木教务。

    佐佐木知子听完,略微低垂了眉目,侧头。

    她厚厚的镜片上,反射出教务办公室落地窗外,校内优美的雪景。

    ......

    “藤井老师认为橘北的景色如何?”

    “很美,古典的同时,又有现代气息...其实从这间教务办公室的装修风格就能看出来,这应该是近几年翻修过的吧?”

    藤井树又望向侧边,那个宽大厚重的办公桌上的苹果电脑。

    他在这学校一路走来,能看到的电脑设备,基本都是这种近年来使用macOS的新款。

    一台电脑代表不了什么。

    可多台,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学校内部系统,绝非那种陈旧的老东西。

    “同时贵校也对电子设备有一定要求,暂时不谈其他学校的资金是否支持购入这些设备,可就我所知,很多公立学校、政府部门就算知道了自己的落后、效率低下,也不会主动更换设备。”

    “藤井老师的观察真是细致入微。”

    佐佐木知子听从落地窗外的雪景上回过视线,接过了话。

    “大多数学校不愿更换设备的最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系统的更新和维护需要消耗大量成本和时间精力。一个旧的系统迁移到另一个新的系统难度巨大,或许还要跨越平台进行处理。学校的大量文件和学生资料都有可能在期间丢失或者无法修复...而这些东西对学校来说,都是重要且宝贵的信息,所以大多数学校都不会选择冒这个风险去选择升级设备。”

    藤井树:“那么贵校...”

    “藤井老师知道我们橘北的历史吗?”

    “了解过,大正时期整个北海道第一个女子学院。”

    “在当时的情况下,推行一个女子学院会有多大的阻力?”

    藤井树:“不仅是富商,一些本土权贵也会因传统观念拒绝这所学校的存在。”

    “是的,所以我们橘北从创办开始,就是在破旧迎新。”

    “破旧迎新...”

    佐佐木知子微微点头。

    “大正时期是日本政治、经济和社会快速变革的时期,也是日本文学、艺术和文化繁荣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整个社会经历着一系列的变革和挑战。

    “而我们,为破除旧时代糟粕,迎接当时西方社会的先进教育理念,便集资在小樽市中心开办了这所北海道第一女子学院。

    “在那个年代,我们竭尽全力贴合新时代的风采,紧随新时代的浪潮。

    “在那个年代,我们的理念便是追求自由、个性和美好,我们重视情感和感受,理解人们追求浪漫和幸福的向往。

    “在那个年代,我们热衷于让原本被传统观念束缚的女性也能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参加文艺演出和走向时尚潮流,热衷于让女性也能够享受生活、职业的乐趣和快乐。

    “新的时代,百花齐放,又百废待兴。

    “我们并不拘泥于过去,而是敢于承认自身的落后,勇于迎接先进的未来。

    “致知行仁,承古启新。

    “这便是大正橘北第一学院的第一校训。也是开校之后,夏目漱石先生以书信的方式,在1915年冬日,于东京赠于我们的一份最珍贵的礼物。

    “这,也是我们会选择收留藤井老师您的最重要的原因。

    “感谢藤井老师在三田高校为您的同事、您的学生的勇敢付出。”

    ......

    明明教务只是在用平淡的语气,陈述一个事实,藤井树却感觉自己听得那是满心澎湃。

    他都差点以为自己这不是在应聘老师了,而是进入了一个有着共同理想、共同追求和价值观念的先进团体。

    他没听错吧。

    居然有学校...有学校的高层,认可自己所做之事?!

    这地方...不是学校,是乌托邦对吧?

    致知行仁,承古启新。

    居然还是夏目先生所提校训。

    佐佐木知子浅笑,看出了藤井树脸上的怀疑和震惊,“当然了,以上发言只是我们学校对于未来的美好憧憬,实质上,我们还远远达不到这个标准。”

    “不,”藤井树感叹道,第一次如此感受到了如此强烈的被认可的感觉,“...光是能有这份想法并付诸行动,我便足以敬佩贵校的教学理念。只是我还是有点不敢相信贵校的这种氛围,能在当今社会中存在。”

    “听起来的确有些虚妄,可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会尽力让藤井老师感受到我们学校实践中的想法与理念...同时,我们也希望藤井老师也能遵守我们学校的校规校训。人是自由的,但自由也有边界,这便是我校的底线。”

    “完全赞同。”

    佐佐木知子双手合拢在前,“另外,我校高层除开对于藤井老师的敬佩之外,招聘藤井老师入职我校,也并非没有私心。我校吹奏乐部现缺一名指导老师,我们希望藤井老师能够接受这份额外的工作。”

    藤井树从乌托邦中回到了现实。

    现实果然是现实,即便一个学校有着乌托邦式的愿景,却也会在利益上择优选择。

    可这反而多给了藤井树一些些实感。

    让他感觉到大正橘北这所高校,不那么虚妄,是存在于现实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