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丁伟在博弈的过程中,占到了便宜,拿到了50毫米小炮,正在迅速的给部队换装。

    新生产的第一批迫击炮拉到了前线,搭配着迫击炮弹一并运输过来。

    趁着休整的时间,培养迫击炮手,了解新型作战武器的使用。

    搭配连排战术,用于冲锋火力支援。

    能够弥补连排支援火力的武器,极大的补充班组突进能力。

    面对重机枪、碉堡、工事的时候,多了一种步兵反击的手段。

    不一定非得等战防炮跟步兵炮支援,冲锋的部队也有了反击的资格。

    一个突击尖刀连弄3门6门的,那火力不得起飞了?

    50毫米迫击炮确实不错,但需要增强后勤能力,从武城到热河的山路持续修缮,利用汽车、马车运输物资。

    张大彪、高清两人都在,陪同丁伟检查迫击炮的训练情况。

    50毫米迫击炮的威力小,更多是提升班组突击火力,对日寇的重机枪形成威胁。

    张大彪不以为然,“拿下了朝市、赤峰后,我军正面多平原,坦克装甲力量掩护,三五个师团也给它清扫了。”

    多了野炮、重炮,自然看不上眼前的小炮。

    对于纵队司令可以这样理解,毕竟他看到的局面是师团级支援火力,要口径,要射程,要威力。

    122毫米榴弹炮才是纵队炮团的追求。

    相比苏式榴弹炮,迫击炮就是小水管。

    可对于下边的连长营长级别,对小水管爱不释手,这玩意可以随部队冲锋,可以拉到一线去。

    火炮威力确实大,可以跟着连队行动么?

    如果抗战早期有这玩意,一个连就敢伏击鬼子的步兵中队,利用射程干掉对方重机枪,可以轻易吃掉。

    短程支援火力,中程支援火力,随后才是远程支援火力。

    单兵们更需要50毫米迫击炮,毕竟它随叫随到。

    榴弹炮是好东西,关键丁伟手上也不多,只有70余门。

    当时两个苏械师给了56门,事后又卖了12门,丁伟自己靠着伏击奖励补充了18门。

    扣除损坏的榴弹炮,部队内也仅有76门。

    老毛子抠门啊,远东军内还在用老式火炮呢,不可能卖给丁伟更多的榴弹炮。

    这种东西越多越好,先来个200门。

    盘点手上的火炮,在役数量,150毫米重炮36门,缴获一直不多。鬼子的重炮联队是压箱底的宝贝,轻易不会丢失。

    122毫米榴弹炮76门。

    75毫米(包含76毫米)野炮128门。

    75毫米山炮200余门。

    120毫米迫击炮93门。

    81毫米迫击炮500余门。

    有时候不算不知道,通过战场缴获,自己他偷摸的往部队内塞,塞着塞着,已经有火炮500余门。

    81毫米迫击炮并未算在内,只统计75山炮以上口径的支援火力。

    算上迫击炮,手上的火炮也有1000门了,数量还是不够啊,至少得2000门才对得起他丁伟的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