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各位兄弟,非常不好意思,昨天晚上本来准备在晚上11点半更新,但是糊里糊涂睡着了,今天早上忘记了,所以没有更新。

    为了补偿各位,在今天晚上11点,将有更新。

    最后,东方认为,本小说是绝对着眼于民国实际情况的穿越,若真是在那个时候有东方这种人,未尝不能走出当日困境。

    所以嘛,还是希望各位大大多支持下,希望各位大大多推荐,多收藏。另外,请各位大大放心,本书将不会申请什么vip或者其他什么的。因为那样会被时空局监控道,到时候想写的还不能写。

    免得出现昨天这种情况,为了在下周获得一个好名次,硬要等到周日晚上11点半才更新。)话说上节,在大规模修筑公路,水库过程中,造成财政短期,通过对贪官打击,对鸦片管控,对妓院管控,如此财政竟然略有结余

    但即使如此,还是让杨兴惊出一身冷汗,若是再没有其他招的话,未来经济压力应该还是蛮大啊,如此之下,最好有一个赚钱的方法,那就是开办银行,在这个时代,其他的金融衍生工具还没有建立,如此看来,只有开办银行。

    开办银行,最先当然需要人才,在一番寻找后,徐代戡步入杨兴眼睑。

    徐代堪,字可亭,四川三台县人,1913年8月,重庆川军第五师通电独立讨袁,徐以夔关征解的银两支持讨袁军。后遭到通缉,逃亡上海,改名徐堪。在杨兴发动护国战争中回到重庆,协助杨遮堪负责后勤钱粮工作,表现卓著,故被提为财政厅副厅长。

    历史上徐代戡曾经在长期从事银行工作,曾在金融管理局、钱币司、公债司任职,在1935年~1948年实际组织财政部工作,后成为财政部长。

    徐堪,1888年生,原名徐代堪,字可亭,四川三台县人。

    1905年至cd考入四川通省师范学堂。1907年,于cd学堂念书的徐堪加入同盟会。

    1908年10月同盟会cd支部准备发动武装起义,徐堪与谢持等参与密谋,事泄逃陕西、湖北。

    1909年后奉命返回cd1910年初考入四川高等警官学堂。

    1911年参加保路运动,赴川北策动军民响应。

    1911年11月重庆蜀军政府成立,任蜀军第四标统。1912年3月任夔州关监督,当年度征解银达40万两。

    1913年8月,重庆川军第五师通电独立讨袁,徐以夔关征解的银两支持讨袁军,被杨兴所活捉,先被软禁,后来跟随卢作孚兴办民工实业公司。

    现在杨兴要兴办银行,需要银行方面专才,虽然徐堪与卢作孚一样,在这个时代没有从业经验,但是其以后长期从事银行、金融业,到最后甚至一度成为财政部部长兼中央银行的事实,让杨兴不由得对其充满期待。

    当杨兴将徐堪请来,说完兴办银行要务,交待民生银行除此之外,还有重庆铜元局的银圆、镍币的发行工作后,徐堪满脸充满兴奋,但是还是疑惑颇多,连连表示感谢之后,认为自己虽然任夔州关监督,但是至今还没有兴办过实业,还没有建立过银行,如此种种,自己干起非常吃力。

    想到卢作孚成功的例子,杨兴笑道:可亭,卢兄兴办民生实业的时候,卢兄办船运的时候,可有现成例子啊?但是卢兄不是做得很好的吗?

    嘿嘿笑道:大人,我不是害怕给你捣乱吗?害怕办不好这种事情啊?如果你是相信我,那么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大喜,拍着徐堪的肩膀,与其探讨目前钱庄做法,未来银行的一些基本原则,银行放贷的一些方法。

    如此之下,由政府拨出20万大洋给徐堪,以作为民生银行的启动资金,以在重庆、顺庆开办民生银行。

    但在这一年,中国就面临着山东问题。

    1914年不但四川多灾多难,整个世界也是风云变幻的一年,在欧洲发生的世界大战深深的影响中国,最后造成中日两大民族数十年大规模厮杀。

    普法战争后,德国将法国之阿尔萨斯和洛林予德国,并赔款50亿法郎。结果使德法两国结怨,就像历史上中日关系那样,不可调和。

    德国首相卑斯麦为了保持对法国压倒性优势,确定与奥匈帝国、沙俄结盟,围堵法国,如此组成三皇同盟,后来由于奥匈帝国与沙俄在巴尔干半岛矛盾,意大利在北非殖民地问题上与法国的矛盾,从而演变成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同盟,法国、沙俄形成法俄同盟。

    在卑斯麦下台后,威廉二世认为德国海外殖民地太少了,大力建造无畏舰,如此造成英德关系急剧恶化。如此英国改变大陆均势主义,与法国、俄罗斯走得更近,从而形成三国协约。

    为了对对方形成压倒性优势,双方积极扩军备战,打造战列舰,如此形成恶性军备竞赛,并且在局部地区爆发军事冲突,如德法对摩洛哥的争夺,奥匈沙俄对巴尔干地区争夺,如此让双方国民情绪急剧扩大,以及于演变为欧洲一场浩劫。

    1914年6月28日上午9时正,奥匈帝国皇太子斐迪南大公参加指挥一次军事演习,演习结束后,塞尔维亚一个秘密组织成员,17岁的普林西普向斐迪南夫妇开枪射击,斐迪南夫妇毙命,普林西普被捕。这一事件被称为萨拉热窝事件,被认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普林西普的行动是热爱民族的一种伟大表现,但是刺杀斐迪南的这一萨拉热窝事件被奥匈帝国当做了对塞尔维亚发动战争的口实。1914年7月23日奥国在获得德国无条件支持下向塞尔维亚发最后通牒,包括拘捕凶手、镇压反奥活动和罢免反奥官员等,塞国除涉及内政项目外悉数同意。

    不过,奥国依然将行动升级。与此同时,德国知悉俄国的军事动员,德皇要求俄国停止并迅速备战。鉴于各国的强硬外交和对国家军事力量的自骄,战争已无可避免。

    7月30日,即大战爆发前一天,即将上任的日本驻华公使就情不自禁地欢呼:“怕他不战,战则大妙。"冀幸之情溢于言表。大战爆发后,日本积极同英国谈判参战事宜,并加紧部署对德作战,制定进攻青岛的方案。

    日本的种种动向,引起了袁世凯的高度警觉。为防止日本发难和战争波及中国,8月3日,袁政府同保持中立的美国政府接洽,希望其出面劝告交战各国不要在中国领土和附近水域有军事行动;

    面对日本进攻青岛的态势愈加明显,袁世凯政府不像后世那样显示出先天的卖国趋向,积极谋划收回胶澳租界。

    8月13日,山东将军靳云鹏等人建议向德使要求收回青岛及胶济铁路,以免山东陷入战争危险,袁世凯派人就此探询德国方面意见,但对方反应冷淡。

    8月15日,日本向德国发出最后通牒后,德国驻华代办马尔参以私人身份提议将胶澳交还中国,中国方面为此向德、英、美等国积极进行外交努力。

    交通总长梁敦彦拜会美国驻华代办,希望美国出面交涉,由德国现将胶澳交于美国,再由美国交还中国。

    但是,英国方面表示反对,德国政府也不赞同,美国方面也不愿意为此开罪日本。和平收回胶澳的努力失败后,袁世凯转而考虑参战抗德,与英日联合进攻青岛,但遭到断然拒绝。

    如此看来,弱国无外交,在一战的时候,卖国的袁世凯政权和平收回山东权益,竟然被拒绝,武力收回山东权益,也竟然被英日拒绝。

    看到袁世凯竟然有屈从于英日压力,不对德宣战,收回自己领土就不行的时候,杨兴从8月6号就连连向袁世凯总统府、陆军总长段祺瑞、江苏督军冯国璋、山东督军勒云鹏发电,声言一战德国必败,中国收回山东,正逢其时。

    若是中国不收回山东权益,日本绝对会出兵山东,侵犯胶州湾,继而窥视山东,以日人狼子野心,如此我青岛危亦,山东危亦,整个北方危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