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小姐妹俩轻轻靠在风琴旁,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这次是小敏先发现白建国回来,“爸爸,您回来了。”

    白建国看着几天时间就活泼了很多的大女儿,高兴地点头,“嗯,小敏你们吃早饭了吗?”

    “没有呢,妈妈说等爸爸回来一起吃,饭都在炉子上热着呢。”

    “回来了,那吃饭吧。”何欣也停了下来,看着从外面回来的白建国,笑着站了起来,小鹭鹭也跑到白建国身边,抱着他的腿,小脸仰着,笑着喊,“爸爸!”

    吃完早饭,何欣继续练琴,白建国想了下,去里间卧室找出了何欣的毕业证,这是下午考核要看的。

    何欣只拿到了初中毕业证,就没再上高中。

    何姥爷在前几年高考恢复时,也想让何欣试试,参加高考,但何欣不愿意,一是因为自己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时间和精力都跟不上,二是,当初何欣只时勉强拿到初中毕业证,何欣觉得自己就是花时间也考不上,何姥爷对此很是遗憾。

    何姥爷的四个孩子,老大何荣在运动前就已经上了大学,虽说因为运动没能读完,但也算是大学毕业生。

    老二何泉,根本就不是读书的料,上小学就跟不上,还总被同学欺负,留级留到和何欣一个班,在何欣的帮助下才勉强读完初中。

    老三何欣,成绩看似不如老大好,实际上何欣是根本没花精力在学习上,何欣聪明,又有太多爱好,她喜欢音乐、喜欢唱歌跳舞,她喜欢舞台,她每次都是应付考试,成绩一直都还不错。

    老小何芳,聪明是聪明的,就是太聪明,一直都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也只关注自己所需的。

    何芳从小就知道,自己三姐妹加一起都比不过哥哥何泉在祝姥姥心中的分量,只是这种重男却不轻女的家庭里,女孩过的也不差。

    何芳知道自己在学习上不如大姐那么亮眼,长相、特长上更是远远不如二姐何欣,她就努力缩小自己的存在感,埋头学习,在高中毕业后,就争取了留校当老师,为了这个,还嫁给了本地农户杜家长子。

    在团场建立前,杜家就是本地农民,团场建立后杜家自然也成了团场的一员,而且还是腰杆比较直的那种。

    杜家长子杜新有一颗文艺青年的心。何芳个子矮、长相一般,但何家家教好,家中几个孩子都有气质,下放多年,城乡的差距没有磨灭,反而在团场成了特别的存在。

    前几年,高考恢复,何芳当时已经和杜新结婚,并在学校做了老师。杜新在何芳想考大学时,主动说服全家,让何芳安心参加了高考,成为师范院校的一名大专生。

    何芳毕业后去年毕业又回到团场做了老师,没多久,就安排杜新在学校做校工。

    杜新父母对何芳是感激的,毕竟在他们的认知中,多少读了大学的人都不会再回团场的。

    杜新父母并不清楚,何芳这种师范大专生,一般都是从哪里来回哪里去,不然就是去更艰苦的地方。何芳没什么背景,在学校也并不突出,何芳衡量后主动要求回原来的学校任教。

    而何芳回到团场学校,从教小学调成教高中,受到了学校领导的重视,为杜新换来了校工的工作,小两口成了双职工,这,就是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