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再到千禧年,社会的变化日新月异。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顾春的公司迅速扩张、发展、壮大。

    九十年代,国家开始取消票证,去买东西再也不需要票。

    后来商品价格大闯关,顾春服装厂所需要的布料以及其他原材料涨价。

    但同时服装售价也一涨再涨。

    这对他们这些做实业的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好在顾春背后还有其他的“钱兜子”。

    她在港城建的那栋写字楼---宝林大厦,在九十年代赚得盆满钵满。

    她不出售,只做出租,由于位置好,交通方便,几乎是供不应求。

    人们都在排队等着哪家公司撤出,自己可以搬进去。

    在宝林大厦办公,已经成了高级白领的代名词。

    这栋大厦无疑给她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流。

    让她能够有最后的实力抵抗风波。

    后来国内经济发展迅速,国营工厂一个个都经营不善倒闭了。

    只剩下那些靠着工厂生存的工人们。

    他们一直以为这是一个“铁饭碗”,国营的工厂怎么能倒闭呢?

    可是事实就是,工厂因为产能不佳,人员冗杂,压根就没有盈利,自然只能宣布关闭。

    工人们可以选择买断工龄离开,自寻出路。

    这个“自寻出路”,许多人就接受不了。

    因此有一首歌很火,是一位叫做刘欢的歌手唱的《从头再来》。

    意在鼓励工人们重新开始,找到新的出路,努力奋斗。

    失去“铁饭碗”也无所谓,没有过不去的坎。

    而这些工厂关闭以后,是允许私人收购或承包的。

    顾春收购了北城纺织厂!

    这个大厂如今也走向了末路,顾春曾经在这里工作,刚来到这个时代的时候,她面临很多困难,靠着这座大厂才得以度过。

    她对纺织厂是有感情的。

    收购的价格不低,但她这些年只做实业,资金流非常充足,在众多企业家中脱颖而出,拿到了收购资格。

    纺织厂的于厂长早已经退休,顾春曾经待过的宣传部办公室,方主任升迁了。

    当年的赵圆姐姐也已经离职,据说下海做生意去了。

    田野自从那一年上了工农兵大学以后,也没有再见过。

    整个纺织厂,顾春的老熟人都在车间。

    刘芳阿姨就是其中之一。

    她是当年和她妈妈一起在车间上班的同事,在顾春刚入职的时候给了她很多帮助。

    说来,顾春的那份工作,还是卖给了刘芳阿姨的女儿的。

    只是后来她女儿参加了高考,考上一所大专院校,毕业被分配了工作,已经到其他单位去了。

    刘芳阿姨现在是车间主管,顾春没有撤职,只让她接着管理员工。

    工厂虽然被顾春收购下来,但她没有承诺接纳所有员工。

    这个厂大多数是女工,她们在这里成家,生子,有的人靠着这份工作在娘家和婆家挺直腰板过了半辈子。

    还有的人和丈夫是双职工,靠着每月的工资福利养活一家人。

    失去工作代表着几十个家庭的经济来源被切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