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诗曰:

    年老奔波赴国难。

    诸多算计为哪般?

    我本将心照明月,

    此番征战几人还。

    出了金国军营,代善满脸愁容。

    十万金兵来袭,而且金兵和他们清兵一样,都是铁骑。

    若是明国步兵十万,凭多尔衮的三万人马都能吊打他们。

    可面对装备比自家还精良的十万大金铁骑,代善是真的慌了。

    这一次,稍有不慎,对于他们清国来说就是灭顶之灾。

    “皇上啊皇上,你到底背着臣等做了什么?竟是惹得金国发了这么大的怒火。”

    代善的眼神倏地变得黯淡了不少。

    曾几何时,他们清国有一个梦想,梦想有一天能够入主中原,一统天下。

    明明他们都已经看到了曙光,可是老天爷竟然跟他们开了这么大一个玩笑。

    马不停蹄地赶回建州城,代善立马前往皇宫见到了皇太极。

    “礼亲王,那赵敏怎么说?”

    “回皇上,赵敏同意我大清支付二百五十万两银子的军饷后,方可罢兵言和。”

    “二百五十万两银子,那可是我大清大半年的赋税了。”

    “哎,也罢,给就给了,只要能换回朝、锦两州之地,一切都值得!”

    代善——

    “咳咳,皇上,那个……”

    看着代善满脸难以掩饰的尴尬,皇太极忽然有种不好的预感。

    “兄长,有什么事直接说吧!”

    “皇上,那赵敏的意思,两百五十万两银子只是罢兵不再战的条件,至于她已经拿下的朝锦两州之地,怕是要不回来了。”

    “什么?”

    皇太极猛地一拍桌案,蹿地一下站起身来。

    “兄长,你,你糊涂啊!”

    “皇上,臣知罪!”

    “兄长,朕知道这事怪不得你,可兄长是否探知金国用兵的缘由?”

    “这,那赵敏说,说此事应当问皇上!”

    “问朕?”

    皇太极缓缓坐到了龙椅上,沉思片刻,眼神之中忽然闪过一个念头。

    随即额头更是渗出了一层冷汗。

    皇太极的反应被代善尽收眼底。

    可皇太极不主动说出来,他虽是大哥,更是臣子,自然也不好再次多问。

    不过他已经肯定了这祸事并非金国有意挑起战火,而是自己一方的皇帝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

    心里的恐慌顿时就舒缓了不少。

    毕竟,若是金国主动,那就说明金国起了灭国之心。

    反之,自己这边惹的事,那就说明事情还有回旋的余地不是?

    当然,若是代善知道皇太极打算跟蒙古联姻,一起坑金国怕是就不会这么想了。

    许久,皇太极这才重新看向了代善,语气缓和了不少。

    皇太极走到代善身边,将其拉到一旁坐下,还贴心地让手底下的太监上了热茶。

    不知为何,代善看到皇太极这般殷勤,心里咯噔一声,很慌!

    要知道,原本的四贝勒议政,他们四个都是平起平坐的,听政都是排排坐分果果。

    可自皇太极南面独尊以后,别说平起平坐了,见皇太极都得下跪,茶更是别想了。

    所以说皇太极这突如其来地示好让代善觉得这个坑怕是有点大。

    “咳咳,兄长,数月前,我已派人暗中与蒙古商谈联姻之事。忽必烈掌权后,已同意将其本族的布木布泰小郡主嫁与我。”

    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