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关于摩托车会不会被人发现而引起轰动,王大山不太担心。

    一是摩托车本来就个是坏家伙,不大修肯定不能开。二一个,此时很多执法机关的摩托车已经面临报废了,部队上早就淘汰了,一些报废淘汰的摩托车流落市面上也很常见。

    如果有人问起来,他就说是在京城买回来一个报废品,别人也不会怀疑。

    一个月后,王大山已经骑上了摩托车。

    日本95式挎斗摩托,哈雷造型十分漂亮

    机械厂的那位老师傅修车的手艺真是厉害,不但把车子全部拆下来进行了翻新,包括车架、发动机、变速箱、刹车系统,还更换了仪表盘、链条、轮胎等。

    就连挎斗,也从一个废弃的老车上拆了一个下来,翻新之后装到了王大山的车上。

    不愧是老师傅,有些零件已经完全锈蚀报废不能用了,这位老师傅就用机械厂的车床自己车出合适的零件装上。

    可以说,王大山的摩托车经过一番修整,现在就像新的一样。为此,他付出了2000块的代价。

    有人说为什么一定要把挎斗给加上,不加不行吗?

    不加肯定不行,因为95式摩托不像后来日本的97式和其他型号的军用摩托,95式是被称为“两层摩托车”,它的尺寸和离地20厘米的巨大间隙,需要一辆侧车来稳定摩托车。

    95型的主要作用是用来运送军官和护卫高官的,因此摩托车的外观非常高大精致,如果是一个个子稍微矮小的人来骑,双脚根本就支撑不住地面。

    可以看下95摩托有多大,骑上去双脚根本撑不住地面

    这天天气晴朗,王大山带着李援朝和李红军把摩托车从县里骑回道观。一路上巨大的轰鸣声响彻四周,路上行人纷纷好奇观看。

    只见一辆超大的摩托车载着三人呼啸而过,路人无不咋舌不已,眼神中藏不住的羡慕之色,纷纷打听骑摩托车的人是谁。

    王大山开车,李援朝坐在后座,李红军坐在斗里,三人兴奋之色溢于言表。有林场的人认出了坐在斗里的李红军,一些不熟的人也抢着和他打招呼,只要有人跟他说话,他就搭茬,恨不得让所有人都知道他坐了这辆大摩托。

    那得意洋洋的得瑟样子,让人不由的想抽他的大脸。怪不得以前在林场他经常挨着,实在是活该。

    1980年的冬季,一辆大摩托成为了红旗乡公社甚至是整个县里热议的话题。这个时候拥有一辆摩托车,比四十年后拥有一辆库里南要牛逼太多了。

    这天是元旦,李援朝和李红军中午都在道观吃饭。席间王正风突然想起来王大山虚岁马上18岁了,可以正式入道门了。

    1月3日是王大山阳历16周岁的生日,可以说这一天王大山就已经成年了。但他的农历生日是腊月初一,还要再过两天。到了腊月初一那天,他的虚岁18岁了,已经可以行冠巾科仪了。

    所谓冠巾科仪,指的是出家道人正式成为道人的仪式,为道童加戴冠帽的一种仪式,类似于男子成人的冠礼和女子成人的笄礼。

    道士初入道观,只是道童。道童先须在庙内出力苦行,培养功行,又称“行行”(音xinghéng)。冠巾拜师之后,方可成为正式道士。

    王大山现在就还是道童,虽然他10岁的时候行了度牒传度礼,已经是一名道士,但他没有行冠巾科仪,也就没有道号。王家老祖宗规定,没有行冠巾科仪,不赐下道号不能成为道士,只能称为道童。

    有人说冠巾科仪是全真派的入道仪式,不是正一道的。

    其实并不是,在《道藏?止一部》收有《太上出家传度仪》,北宋道士贾善翔编集。书中详细叙述了道士出家的目的和原因,是正一道士出家的威仪书。其中部分章节的内容和全真道士《冠巾科仪》雷同。

    此书证明,道教出家制度并不始于全真教,冠巾科仪也不是全真首创,而是继承了传统的道教威仪。“冠巾”是出家道人正式成羽士的宗教仪轨,古代多在小庙举行。出家入道者,在道观考验三年合格者,准予拜师“冠巾”。

    王正风要在王大山农历生日那天给他行个冠巾科仪,但王大山跟他商量了一下,想把仪式推后,主要是他答应了王士昌和袁奶奶,会请他们观礼。

    王正风考虑了一下,便也就答应了。

    自己孙子正式受禄,请几位德高望重的老者过来观礼,本来就是应有之义。最后王正风把科仪的时间定在了腊月二十七,这天是庚申年己丑月庚戌日,宜结婚会亲友合婚订婚纳财买衣服订盟祭祀作灶成人礼问名除虫收养子女。

    冠巾科仪也一种成人礼,在这一天举行正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