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而秦国历经李斯五年整备之期的整饬吏治、刷新秦国、仓廪丰饶、坚甲利兵。[燃^文^书库][www].[774][buy].[com]关中、蜀中两地在郑国渠都江堰浇灌下农事大盛,秦国仓廪座座皆满。长安已经成为天下第一大市,山东商旅流水般涌入。关市税金大增,大内少内两府财货充盈。朝廷与郡县官吏业经三次裁汰,老弱尽去,吏无虚任,国事功效之快捷史无前例。法治清明,举国无盗无积案,道不拾遗夜不闭户,朝野大富大治,国人争相从军求战。

    蒙恬更是巧思善工,整日在军器营与工匠们揣摩,秦军各式兵器都有新改,设计出了不用爬梯的云车,尤其是机发连弩威力大增。虽然大炮研制成功依然遥遥无期,还好有申龙甲缴获的雷火弹,用火点燃,就地爆炸,只能在守城时从城墙上向下面投掷,效果相当于今日之手榴弹。蒙恬在此基础上,奇思妙想的搞出了‘震天雷’。身粗口小内盛火药,外壳以生铁包裹,上安引信,使用时根据目标远近,决定引线的长短用火点燃,用时由投石机发射,射至远处爆炸。引爆后能将生铁外壳炸成碎片,并打穿铁甲。

    蒙恬还根据烟火的特点,利用火药燃气的反作用力,设计出了火箭,就是用引火物附在弓箭头上,然后射到敌人身上引起焚烧的一种箭矢。火药筒外壳用竹筒或硬纸筒制作,里面填充火药,筒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筒侧小孔引出导火线。点火后,火药在筒中燃烧,产生大量气体,高速向后喷射,产生向前推力。达到纵火目的和提升穿透杀伤力的兵器。

    唯独军情令人不快,关外大军二次攻赵,二次皆被李牧边军击败,折损五万余人。

    虽然逼出李牧,但是面对李牧用兵之能申龙甲依然没底,申龙甲召文武近臣聚集长安宫,商议扭转秦赵之战的对策。商议认为李牧虽然为赵国赢得喘息时间,获得短暂的稳定。但是经过秦国数年的攻击损失惨重,死伤数十万,再无组织进攻能力了,赵**事实力丧失殆尽,已无力组织远程追击及反攻,仅能退守邯郸,暂时自保。所以每次仅为击溃战,都未能围攻歼秦军。

    此时,赵国全国大饥,国力不强,民心不稳,赵军缺乏充足的粮草储备,损失的兵力也难以得到补充。赵军久暴于外,必定将乏兵疲,难以持久。而秦军则后备充实,补给及时,完全可以通过战略相持拖垮赵军,待赵军疲惫,可击其惰归,一举而战胜之。

    中原各国战法,以地藏兵,开阔之地不阻敌。但是,有两种战法却大不相同,一个就是申龙甲使用的蒙古的骑兵战法,另一种就是李牧的独特战法。

    众所周知,大草原同中原不同,险山恶水极少,大军难以隐藏,只能依靠剽悍骑兵的急剧飞驰追歼敌军。然则,李牧大败匈奴,却不是死追匈奴决战。当然,也是匈奴聚散无定来去如飞,无从追歼。李牧之法是长期麻痹匈奴,而后在匈奴大军南下时以飞骑大军合围痛击。在一望无垠的大草原善藏飞骑,能使数十万骑兵隐藏下来而匈奴毫无察觉。开阔山原,四面敞口,最不宜包围战,李牧却恰恰能做到善开阔决战。李牧历经长期对匈奴作战,业已形成了一套迥然不同于中原的独特战法。

    李牧是当时赵国继廉颇之后的名将,将兵大战,数十年一无败绩。在战国名将中只有三人达此煌煌高度,一曰吴起,一曰白起,再曰李牧。而这三人之统兵性格,竟然惊人的相似:机警灵动如飘风,深沉匿形如渊海,猛勇爆发如雷霆,生平从无轻敌骄兵之热昏。一言以蔽之,狠而刁,勇而韧,冰炭偏能同器。

    吴起终生七十六战,尚有十二场平手之战;而白起、李牧,却是一生大战连绵,战战规模超过吴起,却是次次完胜,根本不存在平手之战。由此观之,白起、李牧尚胜吴起一筹。若非李牧后来惨死,以致未与王翦大军相持到底,而致终生无中原大战之胜绩,李牧当与白起并列战神矣!

    白起一生大小七十余战,没有败绩,从最低级的武官一直升到封武安君,六国闻白起胆寒。一生共歼灭六**队约一百余万!

    但白起指挥的最强大的秦国‘虎狼之师’,而起还是铁骑,又有秦的强大国力为后盾。而他的对手,根据春秋时的军队招募制度,平时做民战时做兵,那一百余万人绝大部分是临时拼凑的当地农民。所以,当秦军以两万余人阻击后援时,四十万大军居然不能突破,这造就了白起屠夫的功绩。

    李牧就不同,其早期在北方边关第一次用步兵战队一举歼灭匈奴骑兵十余万人。这不仅是春秋战国,更是第一次用步兵全歼骑兵大集团部队的杰作。接着又乘胜灭檐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远远逃走。其后十多年,赵国北边稳固,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的城邑。汉武帝一生心血,以倾国之力都不能办到的事,给李牧一个人,几年时间就办到了。

    其典型的战役战术战法,正面突击,两翼钳制,这在后世当然是最常用也最有效的办法。

    尽管赵国遭遇了罕见的大地震、大灾荒,国力在七国中最弱,面对已灭了韩国的秦军,以雷公打豆腐、泰山压蚂蚁般的威猛,李牧依然能立于不败之地!

    二将领兵作战的水平可以说各有千秋,他二人也没有正面交锋过,虽然世间众说纷纭,但是申龙甲认为其实就是一句话,一部分人都认为白起未必打不赢李牧,却无人敢说李牧会败给白起;人人都敢说李牧可以战胜白起,却无人敢说白起不可能败给李牧。

    其实只要看看打匈奴,或者二人移位而处,就可以看出结果了。

    李牧是以被动打主动,以慢打快,以少胜多,以点抗面,最终依旧取得了大胜。同王翦一场大战中,两军的差距就不要提了,天壤之别,总体战略上秦国已经是完胜之局了,几路大军同时进攻,李牧以一军却守得游刃有余,如果不是许多客观原因,造成李牧实在是无法反击或者迂回包抄,这其实反而也是李牧最为擅长的,胜负实难预料。令秦国眼看着眼前的胜果,就是吃不到口,最终不得不再次依靠反间计。当然更加让人郁闷的是,这是李牧从没有打过或者涉及过的防御战,弃长就短,以骑改步……

    李牧战法多奇计,尤长于设伏截击,胜秦国和匈奴亦如此;一生领兵,几乎只有云中草原之飞骑边军,而从未统领举国步骑轻重之混编大军做攻城略地之决战。

    如果让白起铁骑冲锋,兴许胜算很高,要是让他守,恐怕就很难达到李牧的高度了。

    要知道单以进攻或者决战而论,以守成出众著称的年迈老廉颇,还不是在鄗代之战中,可是以十几万农民军就打败了六十万燕军,一战改变了燕赵形式。而他在同白起对战中,自知不敌,摆出一个乌龟壳,还不是让白起无计可施,最后白起还是依靠反间计,令赵国阵前易帅,方才获得最终胜利。

    而申龙甲感觉这个赵括代廉颇还不完全是反间计的作用,赵括的纸上谈兵也不是作战空谈造成的。秦国的反间计一开始绝对不是夸耀赵括,贬低廉颇,如果民间的议论也许会左右君王,但是这需要廷上的大臣都赞同这个议论才行。那时候的君王又不像乾隆一样,没事就出宫溜达溜达,赵括又不可能为了代替廉颇,向宫里的人行贿。所以反间计肯定都是逐步的。先是散布秦国熬不住了,然后就是赵国避战,白起久攻不下将被撤职之类的话题,希望赵王逼廉颇出战。

    赵括极有可能是赵孝成王一系的,而廉颇很显然是赵国元老,赵孝成王极有可能是通过秦国散布的假情报,认为秦军已经到了强弩之末,连无敌战神白起都因此获罪撤职了。被收买的人肯定是为了形容廉颇的怯战,说廉颇老了,糊涂了,能力本来就一般,加上一向胆小,如果真是白起也就算了,现在连个秦国不见经传的小人物都把他吓得不敢出战,还不如赵括这般的小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