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汉王想要我接掌京兆尹,妥善处理流民问题。当时我还以为殿下想要拉拢我,被我严词拒绝。”

    “没有想到其中的一名老者竟然治愈了拙荆多年的沉屙,让我欠下了天大的人情。”

    “原来嫂夫人的痊愈竟然和汉王有关。”

    作为多年好友,季陵对陈淮南的情况自然非常了解。

    “不错,世人都知我们伉俪情深,这样的恩情比救了我的性命更重。”

    “正当我想要宣誓效力之时,却被阻拦,汉王遵守了最初承诺,并没有将我收入麾下。”

    “施恩不图报,殿下是真的关心百姓。”

    大家都是聪明人,季陵也猜出了汉王的真正用意。

    “后来便发生朱子夫当街搜查汉王车架,朝会被免,我顺理成章出任京兆尹。”

    “你说这些都是出自汉王的谋划!”

    季陵不由露出惊骇的神情。

    “难道是巧合。”

    陈淮南则是没有好气的回应好友。

    “当时朝会的节奏、氛围、双方的交锋都是为了将我推上京兆尹的位置,如果等到朝会结束,我未必能顺利接任。”

    对此季陵深表赞同。

    大家都知道陈淮南是做实事的人,但由于其不结党营私,在朝中并无势力。

    如果不是乾皇当时盛怒之下当场拍板,京兆尹都很有可能旁落。

    “此后汉王有没有找过你?”

    “一次都没有。”

    随后两人陷入到沉默中。

    “如果你当初拒绝汉王会怎样?”

    季陵满怀好奇的问道。

    “可还记得兴城太守高怀文,殿下可是能挥刀上阵亲自砍人的主,你认为他缺杀伐果断之心?”

    那时汉王还是所有人眼中的“废物”,如果被陈淮南知晓秘密,却不能为其所用,下场可想而知。

    想到这里季陵都不禁替老友捏了一把冷汗。

    “朝中定然有殿下的心腹。”

    他笃信的判断道。

    “季兄慎言,我这几日总是躲避你,正是担心此点,切莫因为好奇而惹祸上身。”

    陈淮南满面严肃的提醒他。

    “放心,我如何会不知其中轻重。”

    季陵也是郑重其事回应老友的关心。

    “我们不需要关注朝堂斗争,做好本职工作即可,然后静待未来的变化。”

    “大乾终于有救了!”

    季陵也十分赞同陈淮南的观点。

    杨逸的横空出世,让一些真正心系社稷和百姓的官员看到了希望。

    此刻,两人干劲十足,似乎浑身都充满了力量。

    大乾到处都是欢乐的氛围,阿古都却是阴沉着脸从“单于”的金帐中走出。

    果然不出他所料,胡族其他各部都不肯出兵,如果想要将拔哥救出来,只能靠他自己了。

    想到这里除了恼怒族人无情,更是痛恨乾皇无能。

    “他妈的,连自己儿子都没摸透,怎么管理满朝文武,果然是个废物!”

    弱肉强食是胡族的不二法则,在他们眼里乾皇不过就是个依靠女人庇护的懦夫。骂归骂,他现在还是需要考虑如何发兵营救拔哥。

    他同样自信杨逸不敢为难后者,否则定要北地所有的“乾人”陪葬。

    不过他也不敢轻视汉王,毕竟已经有了拔哥的前车之鉴。

    阿古都决定召集下属的所有部落,并且带上本部的唯一武帝武者压阵。

    虽然这么一来,准备的周期长了些,但却能保证最后的胜利,同时给予龙城巨大的压力。

    他早已放出风去,预估现在龙城即便不出现逃亡潮,也是人心惶惶。

    没有想到他此举正中杨逸下怀,时间拖的越久对汉军就越有利。

    外人怎么会懂得他的乐趣。

    龙城军民正在欢天喜地收割稻谷,他们还从未如此“惬意”的劳作。

    不用担心突然出现的北胡骑兵。

    以往只要听到马蹄声,他们都会警觉的躲避,并且快速向龙城移动。

    可是如今他们都会露出骄傲的笑容,同往来的骑兵热切的打着招呼。

    因为这些都是他们汉军的精锐,也是百姓的守护者。

    前来投军的有志之士也是络绎不绝,不仅北地四郡,大乾各地的豪杰都开始向龙城汇集。

    “高顺。”

    “末将在。”

    “任命你为汉王府司隶校尉,负责统训所有新兵,让他们快速形成战力。”

    “末将遵命。”

    高顺没有想到主公会如此看重他,暗下决心定要将此事做好。

    “现在陷阵营士兵较少,我将白毦兵暂时拨给你,协助你练兵。”

    “谢主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