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1、进城

    当清兵解了兰州之围后,兰州城里大大小小的官员们个个都松了了一大口气,像过节似的,都涌到城门口迎接阿桂等入城。也难怪,万一被新教军攻入兰州城,当官的不死也得脱层皮。就算有幸溜掉,还有个擅离职守斩立决的大罪等着你。

    陕甘总督,官居正二品,拜武英殿大学士的勒尔谨穿着鲜艳夺目的九蟒五爪袍,外套锦鸡补服,头戴着镶嵌着缕花珊瑚的官帽,正儿八经地率着数十名甘肃地方官员立于城门口,欢迎剿匪得胜的阿桂的到来。

    而兰州城内众多的士绅也自发随着官员的队伍来到城外,百姓们自然都是以看热闹为主,故一时间兰州城外人群密集,没一万人也有九千九。

    已五十出头的勒尔谨,肥胖得厉害,若没有人扶持着,可能走上几步就会气喘嘘嘘。他正顶着烈日在大伞下与甘肃布政使王廷赞、甘肃按察使福宁、甘肃道道员秦雄飞私下交谈着。

    可不是,自解围后官府要办的事也太多了。一方面要严惩新教信徒,另一方面还需安定民心,整顿省城治安,事情多如牛毛,关鸡毛蒜皮之事都已搅得勒尔谨头皮发麻。

    正自交谈之际,旗牌官高声唱名道,

    “光禄寺少卿陈道海陈大人受阿桂中堂令前来拜会甘肃诸位官员。”

    听到陈道海这个名字,勒尔谨眉头大皱。王廷赞在旁察言观色,马上知道勒尔谨的想法,便悄声说道,

    “大人,和中堂不是有说过此陈道海乃是个刺头青,甚是不好惹,专挑地方官的毛病,山西巡抚金永骏、贵州巡抚良卿以及云南布政使钱度等人都是栽在他手里的。现在他势头正旺,保不准会趁着新教军在我们甘肃境内肆虐作乱之机,参劾大人一本。

    莫如迎接一事就交由下官来办,大人您就先回督衙歇息避避此人的锋芒。”

    “也好,那这里一切事都交由你去办吧。讲话要小心些,据和中堂那边传过来的消息说,这陈道海可能会暗中调查我甘肃赈灾钱款一事,千万千万小心。”

    勒尔谨叮嘱再三后便悄然回衙,王廷赞自然不敢怠慢,他自己已是深陷其中,这可是一荣俱容、一损俱损的事。

    王廷赞自乾隆四十二年接掌甘肃布政使一职后,对王亶望的一切陈规陋矩都未做丝毫改变,该贪的还是在贪,只不过没王亶望的胆子大而已。

    王廷赞见着陈道海时,心里很是没底,毕竟陈道海是靠着惩贪才升上来的官。短短几句问候,便让王廷赞有一茬没一茬地出冷汗,总觉得陈道海是在盘敲侧击着什么。

    在几句寒喧过后,王廷赞便把陈道海请到了双宝楼内,大摆庆功洗尘酒宴招待陈道海,尽量避开陈道海的话语。

    陈道海表面装作毫不在意,其实早就在观察着在场的甘肃官员,以便找准个突破口好下手,毕竟人都进了兰州城,不弄点声响出来还真是愧对了乾隆。

    “陈大人,您是少年得志,年纪轻轻便已是光禄寺少卿,料来飞黄腾达必是指日可待的事了,还望日后能多多照应一番哦。”王廷赞言不由衷地说着客套话,心里想的却是陈道海赶紧被罢职才是爽事。

    “呵呵呵,”陈道海皮笑肉不笑地笑了几声,朝在座的官员说道,

    “我这人没什么其他本事,只是办事极为认真罢了。极看不惯贪官污吏贪腐朝廷钱粮,祸害百姓。若是在座的哪位被我查处出来贪赃枉法了,我可不管他的后台有多硬,也要一查到底。大概皇上认同我这一性格,故才这般赏识我。

    在座的诸位想来应不是那种贪钱贪财之辈,我再怎么抓也抓不到各位头上的。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啊!”陈道海一语双关言语暧昧地说着。

    陈道海的目光扫过之处,甘肃在坐的官员们都纷纷垂下头或是扭头避开,看来多数心中有鬼。敬陪下座的王廷赞听了格外的不舒服,这姓陈的都说的是什么话啊,棉里藏针的,讽刺我甘肃官场尽是贪官吗!你姓陈的屁股底下

    也不见得多干净。现在大清朝哪还有什么清官啊,随便抓一个,都是贪,只是贪多贪少罢了。

    当陈道海的目光扫到坐于末位的一个白净面皮四十好几的中年官员时,却见他毫不迟疑地与自己狠狠对了一眼,丝毫没任何退缩之意。陈道海暗中留意了一下此人,看来这个官员恐怕就是甘肃官场中的极品了。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

    被陈道海这么一搅,酒席上的气氛顿时尴尬了许多,众人都识趣地闭上嘴,生怕祸从口出,酒席上无人动筷。甘肃按察使福宁先是为打消这尴尬的局面让小二开始上菜,而后更是一团和气地举起酒杯敬起陈道海的酒来:

    “陈大人,今日我们只喝酒,谈私不谈公。来来来,我敬你一杯。”福宁一带头,其他的甘肃官员们也纷纷举杯效仿。

    此时还不宜过分的打草惊蛇,陈道海变脸变得也很迅速,同样换上一副和善的面孔仿若刚才啥话都没讲过一般地爽快地边举杯边给众人台阶下,说道,

    “在场的大人们我看个个都很廉洁奉公的,哪会有什么贪赃枉法之事,那绝对是我杞人忧天了,我这给大伙陪不是了。”

    陈道海举起酒杯巡游全场与甘肃官员们一个个地碰杯,这时候的气氛就相对缓和了不少。当敬到刚才那位横眉冷对自己的官员时,陈道海突然拉住王廷赞的手说道,

    “王大人,是不是给我介绍一下这位大人呀,我看着这位大人可是面善的很。”

    王廷赞顺着陈道海手指看了下那名官员,心里不由自主地嘀咕开,

    “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这陈道海还真会找人,怎么找上这么个大浑球了?”

    原来此人姓陆名亦字草军,是康熙年间一代清官陆泷其的孙子,现为甘肃漠河县知县。在甘肃官场内是个绝对不合群的家伙,因为他一不会拍上官马屁,二不会行贿受贿,三不会结交乡绅富豪,四会替百姓作主,故极不受众人的欢迎。

    甘肃前布政使王亶望三番五次上折污蔑陷害陆亦均不成功,盖因乾隆对陆家好感甚足,几次驳回了王亶望的奏折。见乾隆袒护陆亦,甘肃官员们这才死心了,不再罗织罪名陷害陆亦,但也无人再理陆亦,此陆亦堪称甘肃地方官中的异类。

    王廷赞见正值多事之秋,而这陈道海还偏偏定要认识一下陆亦,还不晓得那陆亦的嘴中会说出什么惊天之事,哪会有什么好脸色给那陆亦,态度极差地冲着陆亦说道,

    “陆大人,只要陈大人在皇上面前举荐你,你就升官有望了。还不敬陈大人一杯!”

    陆亦直接开口反驳道,

    “我陆某人从不巴结上差,陈大人领着剿灭新教军的差事却与我兰州城大大小小的官员在双宝楼中寻欢作乐,不晓得若是皇上知道了会怎么看陈大人,嘿嘿。”看来陆亦对陈道海并无多大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