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2、卯时

    养心殿南为养心门,门南为御膳房,再南为南库。御膳房之匾额“膳房”,为清圣祖康熙帝御笔。

    顺治初年,膳房归内务府管辖,专管皇帝、后妃及宫中其他皇室成员等人员的饮食及典礼筵宴等事宜。乾隆十三年(1748年),茶房、膳房合并为"御茶膳房",其长官为管理事务大臣,由皇帝在王、大臣中特简。

    御茶膳房的下属机构有膳房、茶房、肉房、干肉房,其中膳房、茶房各设有银器库。御茶膳房设总理事务大臣,无定员,下属人员有尚膳正、尚膳副、尚茶正、尚茶副、尚膳、尚茶、主事、笔帖式等。

    乾隆的四人暖轿不急不缓地向同豫轩前进。前头四个打着灯笼的太监,后面八个提或捧着金香盒、金提炉、金水瓶、金唾壶、金盥盆金八件,还有持拂尘的、抬金杌、金交椅的,持卤薄的,不一而足。随暖轿后是一队的侍卫,皆持豹尾枪、仪刀、弓矢、黄龙大纛。一行人浩浩荡荡出了西华门,奔向三海中的中南海,俗称西苑。

    西苑入门为太液池,池内可泛舟。乾隆的暖轿循池岸而南过日知阁、芸斋、清音阁,最后到同豫轩。其邻为宝月楼,与北向的瀛台隔池相望。

    “到哪了?”大概坐在轿里有点闷了,乾隆开口问了一句。

    “禀皇上,马上就到同豫轩了。”高树春赶紧回答。

    “时间过得真快啊。朕还记得给同豫轩写过四次诗。”乾隆颇为感慨地说。

    “皇上您是在乾隆二十年,御制《同御轩得句》;乾隆二十八年,御制《同豫轩》;乾隆三十年,御制《同豫轩》;乾隆四十一年,御制《题同豫轩》。一共确实写过四次。”高树春恭敬地回答着。

    “你这奴才,记忆倒是蛮好的。那朕倒要考考你了。朕给宝月楼题诗是什么时候的?”正好有时间,也才刚起床,乾隆便来了兴致。

    “皇上那是在乾隆三十四年御制《宝月楼》诗,诗云:冬冰俯北沼,春阁出南城。宝月昔时记,韶华今日迎。屏文新茀禄,镜影大光明。鳞次居回都,安西系远情。”

    “是啊,回都!远情!”瞬间乾隆思绪万千。

    宝月楼是乾隆自己特别为宠爱的香妃所建。香妃为回人,入宫后思念故乡和亲人,乾隆遂将其一部分族人迁居北京,于西长安街路南建回子营、清真寺。香妃登宝月楼即可望见族人的居处房舍,以慰乡思,故宝月楼俗称拜望楼。

    “容妃可安好否?”香妃年岁渐大

    ,花容已渐渐老去,不复当然之月貌,乾隆许久没临幸,但并不妨碍他过问一下。

    “容妃身体安康,每日诵经为皇上祈福。”

    “嗯。”只是轻轻点了点头后,乾隆便无其他表示。高树春也只能唉叹一声,想当年香妃容貌简直美色无双,又兼且生而体有异香,不假熏沐,得乾隆宠爱数十年之久。现如今也只落得个孤灯相伴。

    当乾隆迈入同豫轩时,太监们早已布好了膳桌。挂炉肉野意热锅、燕窝挂炉鸭子、糟春笋肥鸡、绿豆菜炒肉丝、小葱虾米炒豆腐、青韭炒肚丝、黑糖糕、猪肉馅包子、老米溪粥、果子粥。。。。。。早膳布满了四张大方桌。

    喝了几口热粥后,乾隆便询问高树春道,

    “昨日朕的上谕军机处都转下去了没?”

    “回皇上,都转下去了。事关西北大局,军机处哪敢拖延片刻。”高树春陪笑说道。

    “回人争教居然能因此杀害地方大员,此因若不详查清楚,必还有后患。勒尔谨摺内未明晰声叙,此奴才为官甚是糊涂。西北事了,革职回京严查。”

    “皇上圣明。那甘肃提督仁和系曾经出兵打仗之人,军务颇为熟悉,必不致皇上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