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秀才用诧异的眼神看向刘峰,不知道这个看似粗狂的将军怎么会发出如此不一样的诗句,看刘峰的目光也与之前大有不同。

    刘峰心中的仇恨、怀念并没有因为美酒的冲刷而减少半分,陡然发现秀才正在用一种令人心里发毛的眼神看着自己,也从伤怀之中清醒了过来。

    “先生可知这天下大势?”仗着自己对历史的先知,刘峰出声问道,就不信吸引不了你。

    秀才的眼中闪出一丝微不可查的光芒,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深思之后缓缓说道:“天下将乱!”

    仅仅四字就让刘峰一惊,眼前的秀才的确是深不可测,能看到这一步的人几乎是寥寥无几。

    “何也?”刘峰进一步的考验秀才。

    秀才抿了一口杯中酒,笑道:“你我皆蝼蚁也,何必考虑这些国家之事?徒劳而已。”

    “先生不知人定胜天这句话吗?”刘峰紧追着问道。

    “人定胜天。”秀才反复叨念着这句话,似乎这句话中蕴含着什么巨大的玄机。

    突然,秀才大笑道:“我只听过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刘峰目光坚定的看着秀才道:“天,也可以因为人而改变;先生说天下之势乃国家之事,先生这句话难道就表明先生不是这个国家的人了吗?何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秀才被刘峰的话问的也是一愣,不过随即恢复平日的洒脱,道:“国家大事也是因人而异。”

    “何解?”

    秀才道:“无解。”

    刘峰气的一阵白眼,心中多少有些不忿。

    为了震撼震撼这个总是装作一副高深莫测的秀才,刘峰低声说道:“以我观天下大势,势必呈现诸侯林立的局势,到时诸侯之间相互倾轧,重现战国之景。”

    “而到时,汉朝也将不复存在。”刘峰轻轻的说道。

    秀才的愣愣的看着刘峰,不知是为刘峰的言语所惊,还是诧异刘峰能说出这番话,从先前刘峰说出“举杯消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就可以看出刘峰非常人也,而今刘峰又说出大汉朝将来的局势,虽然秀才自诩才智过人,但也没有想的这么深远。

    “不是将军之志是何?”这个话题是在太敏感,不适宜讨论。

    刘峰心中那个得意啊,让你还在那装高深,半天不说一句话。

    刘峰脱口而出,“大丈夫当学卫、霍,踏平贺兰山阙,保卫疆土,保卫百姓!”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刘峰当然知道这句诗是谁的,是自己称为好友的曹*的,心中对着曹*直呼抱歉,估计以后曹*突然心生诗意,发现自己已将他心中所想早已说了出来,不知他会有什么样的表情。

    秀才吃惊的看着刘峰,不仅为刘峰的壮志所感动,更为刘峰信口拈来的一句诗而惊诧,不禁问道:“将军此句诗出自何处?”

    刘峰得意的说道:“刚才一时有感而发!”

    秀才道:“此诗可有下文?”

    刘峰不好意思的挠挠头说道:“暂时就作出这么多,回头作完了定然第一个说与先生听。”

    秀才不再以高深莫测的姿态出现在刘峰的面前,与刘峰不断的攀谈着,仿佛一个多年未见的好友,能够顺手就做出一句诗,定然不俗。

    刘峰来自未来,自然是见多识广,无论秀才问及什么,都能说出个一二三来,只要别问他那些诗呀经呀的就行。

    一番交谈之后,秀才对刘峰早已是另眼相看,刘峰豪放不羁的语言之中时不时的流露出大智慧,说刘峰粗俗吧,他有时又能说的头头是道。

    看着窗外的天色已经不早了,刘峰对着秀才一拱手道:“如今天色已晚,只是还有一事未请教先生。”

    “何事?”秀才说道。

    刘峰说道:“与先生交谈良久,颇有感触,还未请教先生大名。”

    秀才缓缓道:“我姓贾名诩字文和,山野之人,不足挂齿。”

    刘峰一时如遭雷击,差点一屁股坐到地上,这个名字太震撼了,对自己的冲击力不亚于八级地震,就像是一个平民与一个人交谈良久突然得知他是一个很大的官。

    贾羽刘文和乃是三国时期有名的谋士,也是使大汉加快灭亡的元恶,此人先后在李催、董卓、张绣帐下办事,最后效忠于曹*,是曹*的得力谋士。

    后世评贾羽为三国第一谋士,主要是贾羽懂得为人处世之道,他是三国少数的得善终而且长命的谋士。

    张绣在宛城相拒曹*,贾羽献计让曹*大败而归,心腹爱将典韦、大子曹昂死于此次战争。

    贾羽劝张绣降曹*之后就效力于曹*帐下,贾羽做事不想三国时期的大部分谋士,什么以死相谏之事,贾羽绝对不会做,在他看来什么都没有他的命重要。

    曹*征江东之时,贾诩也曾多次建议,只是曹*未听;贾诩也知道自己的过去不光彩,除了必要的事情每天在家,不与人结交,为了不使曹*猜忌,贾诩嫁女只选了一个平常人家。

    贾诩的大智和他的谋略深的曹*的喜爱,曹*问及贾诩立世子之事,贾诩只是以一句“吾在想刘景升袁本初”作答,使曹*恍然大悟,这也为他后来立曹丕为世子有着很大的影响。

    贾诩的事迹令刘峰不得不去想,贾诩是个大才之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说的就是刘贾诩这一类人。

    等刘峰从听到贾诩的名字中清醒过来时,贾羽已经悄然离开了,真是走神了哈,刘峰拍了拍昏昏的脑袋。

    刘峰回住处的路上不断的想着贾羽这个人,突然一个想法出现在脑海里,“收服贾羽”,自己不管怎么说都只是一个武将,而且是一个外来者。

    再者自己若想雄踞一方,最缺的就是谋士,只知道打天下而不知道治理是行不通的,而先前碰见的贾羽无疑是一个最佳人选,若得到贾羽这个有名的谋士相助,自己必将是事半功倍。

    贾羽是东汉的“本土”人士,而且胸中有千般谋略,万般智慧,得之实幸也。

    一念至此,刘峰也不再休息,翻身起床,向楼下走去。

    令刘峰失望的是那个靠窗的座位上并没有贾羽的身影,看了看夜色,刘峰嗤笑一声“现在是夜晚了,那还会有人过来饮酒。”

    刘峰唤来小二问道:“可知今天在这坐的那位秀才去什么地方了吗?”

    小二答道:“大爷打听的那个人就住在楼上。”

    刘峰急忙按照小二所说向楼上赶去。

    来到门前,刘峰止住了将要敲门的手,自己冒然来到贾羽的房间,该怎么解释呢,看着空空的双手,刘峰似乎想起了什么,又急急向楼下跑去。

    片刻之后,刘峰的手中多了一壶温酒、两个酒盏。

    敲门声响起没多久门就打开了,映入刘峰眼帘的就是刘峰最想见到的那个秀才。

    贾羽见到刘峰到来,显然十分的惊讶,不过也是急忙将刘峰迎入屋内。

    和贾羽对饮了几杯之后,刘峰问道:“不知先生之志是何?”

    贾羽笑道:“诩之志非常简单也非常不简单,安身立家。”

    刘峰若有所思,道:“先生之志果然不凡。”

    “哦,诩之志如何不凡了?”贾羽问道。

    刘峰将酒倒入喉咙,感到丝丝暖流划入腹中,“能在乱世之中安身立家,岂非易事?”

    贾羽饮了一杯酒,道:“不知将军深夜来此有何事?”

    看着贾羽那仿佛直透心灵的眼神,刘峰如实答道:“不瞒先生所说,深夜来此,有事求于先生!”

    “将军请说!”贾羽自顾自的自酌自饮。

    刘峰整理了一下思绪说道:“我想请先生帮我。”

    “怎么帮?”贾羽追问道。

    “先生知子牙如何帮文王否?”

    贾羽心神不禁一愣,没想到眼前的刘峰能说出这番大逆不道的言语,刘峰这样比喻说明他有不臣之心。

    刘峰也是不知道该怎么让贾羽帮助自己,只好借文王与子牙来形容,没想到什么臣不臣君不君的问题。

    “先生以为如何?”刘峰打断了不断深思的贾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