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应该是吧!”刘升也不确定含糊其辞道。

    牧民是愚昧的,无知的,道理科学讲不通,换一个他们能够接受的说法,让他们信服也是极为不错的。

    而刘升是一个看重结果的人,过程怎么样,无所谓,只要最终的结果是好的就可以。

    但这只是刘升遇到的一个小小的部落,整个朔州还有武州不知道有多少个游牧部落。

    愚昧的认为死去的人是被神带走的仆从。

    这件事要解决刻不容缓,每分钟可能都会有人,因为这样的原因死去,这是刘升不愿意看到的,在这个时代,没有人口过剩的说法,只有土地养活不了那么多人。

    更多人口意味着国力,也代表着战争的潜力和前景。

    比如宋,死上两百万只会肉疼一阵,远不到伤筋动骨的地步,但契丹死上两百万,和灭国没区别。

    重要的是刘升需要这些人,哪怕是送上战场当炮灰,也不能让他们这样无声无息的死去。

    这时刘升又想起,那个家里没有储藏多少柴火,却有满满一屋子煤的姐弟,不知道他们是否会有这样的烦恼,有解决冬天取暖而不二氧化碳中毒的办法。

    希望他们的族老有足够的智慧,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

    当刘升再次回到制盐场地时,亓官翰已经带着大量的民夫开始整理。

    可以想象,要不了多久,这里一定可以成为一个硕大的制盐厂,源源不断的为朔州百姓带来干净卫生便宜的食盐。

    刘升找到亓官翰,身为朔州的刺史一定对民生颇有关注。

    刘升问道:“朔州的百姓冬天都是用石炭取暖吗?”

    亓官翰不知道刘升为何有此发问回道:“石炭价格便宜,大多数百姓都是如此。木炭只有一些少数的大家族核心成员能够使用。”

    “那你可知有多少人,会因为这种石炭而死去。”

    听到这亓官翰才明白怎么回事,随即道:“将军且放心,那种有烟的毒炭,我朔州百姓不用,都是用来卖与宋人炼铁。

    用来取暖的煤,都是用的无烟煤。”

    刘升又是满脸问号,这和无烟煤有什么关系?不管有没有烟,产生的二氧化碳不会少呀!

    亓官翰无奈的摆摆手道:“将军,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如果不让百姓在屋中点石炭,那么冬天冻死的人一定会被会比中毒还死的人还要多的多。”

    “那你们就不会做一个烟囱吗?”刘升反问道。

    “烟囱?”这下轮到亓官翰疑惑了。

    “这和烟囱有什么关系?”

    刘升解释道:“把那些有毒的气体排向屋外,把暖气留下来的烟囱。”

    亓官翰不能理解刘升说的是什么东西,脑海中根本没有这个概念。

    “算了”。刘升也看出来了,与其白费口舌,不如直接找工匠。

    留下亓官翰带着米兴和王廖回到善阳县,找到官府经营的铁匠铺道:“给我打一个炉子,和一个烟囱。”

    负责人不解的问道:“将军,可否有什么要求?”

    刘升随手抓起一个木炭,在纸上画了几张图纸递给工匠道:“这个能看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