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9月4日,晴,烈阳如火。

    虽然已经开学三天,这却是杨修第一天上学。

    穿过星空之门,直接面对的就是一个面积巨大的喷泉广场。

    此时的广场水柱翻涌,隐约可见一道道彩虹,瑰丽而梦幻。

    从广场一侧的玻璃廊桥绕过去,再穿过一片茂密的树林,就能看见教务楼。

    教务楼的小广场前已经围满了人,比他那天来报到的时候人都多。

    毕竟今天是正式分院系班级的日子,关系到学生们今后几年的归属。

    说到天玑元素大学的院系分类,其实很简单,大类就两个,是为科学院和元素学院。

    科学院主要专注于学习研究,涉及异能的部分也只有理论层面。

    很多国际著名科学家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可以称之为顶尖科学家的摇篮不为过。

    各国前来留学的学生,多分到这个学院,比如说龙华几人组。

    与科学院相对的则是元素学院。

    和前者最大的不同是,元素学院额外设置了异能开发应用课程。

    一般异能等级特别突出的,会选择元素学院深造,把挖掘本身异能潜力作为主攻方向。

    说白了,科学院偏文,元素学院偏武。

    具体如何分配,除了看个人意愿,还要看学识和异能双项考核偏差值。

    学识比重大,大概率会分到科学院,尤其是考试名列前茅那些。

    异能占比大,则会分到元素学院,至少level4起步,为十四区培养特殊人才。

    除此之外,两大学院下面分系就没那么明确了。

    毕竟每年天玑元素招收的学生仅有八百人,太细分的话有些浪费高端的教学资源。

    天玑元素在教学方面施行的是大小课制度。

    什么是大小课?

    说的直白一点,就是通识课一起上,容纳千人以上的大课堂比比皆是,根本不用担心坐不下。

    小课则是精品课,学生根据各自的学习进度,自由实时选课。

    多到几十人,少到几个人,以十四区的科技水平,很容易能满足学生的轮时选课需求。

    哪怕是一对一单独教学,也能预约到,可能要花费大量的金钱。

    真以为知识是免费的?

    不,知识是无价的,越先进价值越高。

    虽然不细分院系,必要的班级还是会有的,仅仅为了方便管理。

    12届新生,科学院班级十二个,元素学院八个,每班四十人。

    杨修顺着名单寻找,很快在元素学院一个布告栏上发现了自己的名字。

    ‘杨修,元素学院,一班。’

    紧挨着他的名字上方,还有一个名字非常醒目。

    ‘雨宫冰见,元素学院,一班。’

    好家伙。

    几乎是看到的第一时间,杨修就意识到这里面肯定有庄校长的刻意安排。

    不然一个学院那么多人,怎么可能恰好名字放在一起。

    人家可是学霸,他连学渣都算不上的后门生。

    与此同时。

    龙华留学生四人组也找到了各自的班级。

    可能因为成绩太优异了,他们并没有分到一个班。

    苏灿在科学院一班,李青娥在二班,沈雨墨在四班,甄英雄在八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