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这鼎有两尺多高,用乌铜炼制而成,能耐高温。

    黑色的鼎体上刻着暗红色的纹路,像鲜血凝固的颜色。

    魔鼎吸收了阮甫的血侍之后,结合之前的积累,其品级晋升了一级,由下品灵器晋级到了中品灵器。

    可惜它原主人黄毛狮没见着自己宝物晋级,他辛苦干的一切都为曹龙做了嫁衣。

    打开鼎盖,里面十分洁净,并没有让人恶心的血腥味。

    曹龙对鼎稍加祭炼后,在地上放置九枚火系灵石。

    灵石不仅是修士用来交换的流通货币,也是硬通货,其本身也有价值,可以有多种作用。

    曹龙掐了个法诀,激发九枚火系灵石中的灵气,指尖飞出一点火星,九枚灵石中升起的灵气化作一个拳头大小的焰火。

    然后取出地炎草,三叶无根草,清灵芝等多种炼丹药材。

    他准备由简至难,先炼制炼气修士服用的清灵丹。

    曹龙的见识比起此界的化神修士还要广博。

    但蛇妖的记忆只像书本一样,夺来的是以知识的形式存在于曹龙的脑中。

    没有实际操作经验。

    九原谷吞噬了黄毛狮的魂魄,有他所有记忆,还有他对丹道的感悟,连他炼丹的实战经验,也被夺了过来。

    曹龙熟练地炼起丹来,第一步是将血炎魔鼎加热。

    随着曹龙的法诀,鼎底的灵焰不断跳动,拳头大小的火苗,渐渐越来越旺。

    最终在鼎下熊熊燃烧,散发出炽热高温。

    血炎魔鼎的鼎身上一道道纹路亮起,把温度十分均匀地传导至鼎身各处。

    几分钟后,屋内的空气中弥漫起了炎热的气息。

    曹龙打出一道法诀,降低火焰温度,没多久,整个黑色的鼎身更是隐隐透着红光,鼎身的预热已经完成。

    接着曹龙把准备好的几种灵药投入鼎中,盖上鼎盖一起提纯。

    丹道初学时,往往只能一次提纯一种灵药。

    黄毛狮是魔道筑基丹师,炼制炼气境的清灵散对他来说驾轻就熟。

    他的记忆里就是一次提纯清灵散所有的灵药。

    十来分钟后,曹龙连续熟练地掐动法诀,将鼎中提炼出的灵药精华药粉,融合成一枚枚龙眼大小的圆形,开始凝丹。

    时间一点点的过去,血炎魔鼎中有丝丝缕缕的药香从鼎盖的镂空处飘出,让人闻之精神一振。

    曹龙心情平常,像操作了千百遍一样熟悉。

    他打出一道法诀,鼎底九枚火系灵石缓缓止住灵气输入,火焰缓缓熄灭,鼎盖飞起。

    丹香顿时变浓。

    曹龙一招手,九枚晶莹的清灵丹飞起,落到掌心,带着温热。

    “上品丹!”

    黄毛狮生前也没法把清灵丹炼出极品来。

    要想炼出极品丹药,需要对这种丹药的各个细节都要了熟于心。除了丹道造诣之外,药材还得好。

    用次品灵药,叫来金丹级的炼丹师,他也炼不出极品丹。

    曹龙取出一个小玉瓶,把九枚灵丹装好,对着血炎魔鼎打了个法诀,袪除丹鼎内刚刚炼清灵丹留下的痕迹,然后打量下可用的药材,接着又开始炼起丹来。

    他快速地熟悉掌握炼丹细节,凭着黄毛狮的经验与曹龙的知识,相信很快曹龙就能达到黄毛狮生前水平,并且有望超越他。

    ………………

    文府!一座木楼中,一个白发筑基族老,身穿麻布道袍,木然对着身前一个小瓷罐和一个储物袋,眼神空洞。

    那是他爱子文牧的骨灰和生前随身物品。

    族长文世仁的幼儿灵根天资虽好,但毕竟年幼。

    身为族老,而且爱子有炼气九重修为,他岂会没有一点取而代之的想法?

    现在他们父子做好了一切细节的算计,都以成空。

    “文前辈,节哀,晚辈告辞”

    阮甫等人没把文牧的遗物给分了,能送其骨灰回府,已经是仁至义尽。

    文牧生前用的法器已经被瓜分了。

    “哗,哗……”

    天空下起雨来,雨越下越大,倾盆大雨砸落在木屋顶的瓦上,碎化成片。

    转眼之间檐下形成一道道雨帘,砸落在院中天井。

    木屋的墙壁上雕龙画凤,门头上镶嵌上万古长青的古松,飞翔的仙鹤图。

    这一刻,在他的眼里都失去了颜色。

    过了好一阵子,这位族老颤抖着拿出一颗留影珠,将其内容存于玉简中,脸露狞恶:

    “是谁杀我爱子,我便要谁小命!”

    要寻找那个矮个魔修不容易。

    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财能通神,这位族老准备拿出大半身家来,找专营杀人的细雨楼。

    细雨楼消息灵通,只要付得起灵石,就算是要杀个筑基后期修士,也有人接单。

    “来人,给我去把杨默和白寒找来!”

    继续阴谋暗算曹龙已经没有必要,现在得清除参与计划的人。

    哪怕杨默和白寒两人并不知道整个阴谋。

    但一丁点的隐患,也不能留。

    ………………

    赵氏家族,族长十分愤怒喝斥赵家弟子,堂上还坐着两位族老,三个筑基修士脸色奇差。

    “赵弓呢,老夫说了,活要见人,死要见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