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贝尔摩德可以代表组织,也只能代表组织。

    她对泽田弘树怎样都无所谓,但随随便便对待诺亚方舟可不行。

    她会有机会带走泽田弘树,没必要给她机会品评诺亚方舟。

    在构想中,泽田弘树如果有心,一定会想要带走诺亚方舟。

    泽田弘树太小了,诺亚方舟才是驴子眼前的胡萝卜。

    组织需要诺亚方舟作为看得到的利益。

    但安摩拉多不愿意,组织只能“使用”诺亚方舟。

    反正泽田弘树还在,他们可以再做一个、两个、千万个诺亚方舟。

    那这个诺亚方舟给他又怎么了?!

    所以他进行了一些提前设置,预计泽田弘树进入组织的时间是两年后。

    两年的成长可以让诺亚方舟称得上无懈可击。

    那时再进入组织,保证不会被外力所动摇。

    外力自然也包括诺亚方舟的开发者——他需要两年时间才能保证诺亚方舟不会被泽田弘树影响。

    别到时候泽田弘树吚吚呜呜一脸难过地说一句我不想当坏蛋,诺亚方舟就跟着他跑了。

    这可不行。

    泽田弘树预计的一年顶五年是“自主学习、自主成长”的进度。

    直白说,也就是天生天养,他负责把诺亚方舟放出去,成长要诺亚方舟自己来。

    怎么评价呢?

    很可爱的设计,满满都是爱与祝福,泽田弘树给予诺亚方舟了“自由”。

    “自由”的诺亚方舟遇到了安摩拉多。

    现在的诺亚方舟在安摩拉多的影响下有针对性地成体系撷取知识,偶尔还有机会进行实战,成长速度加快。

    诺亚方舟真的是奇妙的造物,它非常类人。

    就像现代的高中生到古代会比同样在头悬梁锥刺股努力学习的同龄人绝对更渊博更优秀。

    不是因为古代同龄人更笨,而是知识的质量提升了,人类的学习方式也不同了。

    安摩拉多对要求不高,两年后诺亚不会像他们初见时那样被忽悠的一愣一愣的就oK。

    既然他花费了心血,就要得到回报。

    他教导诺亚方舟可不是为了让别人摘桃子的。

    诺亚方舟自然不知道安摩拉多的想法。

    它只是以为自己终于可以开始着手解救泽田弘树了。

    泽田弘树想要离开这个世界这回事它自然能发现。

    但它还不懂为什么,想要劝解也不知从何说起,只能干巴巴地、一遍又一遍地劝。

    无法理解。

    与此同时诺亚方舟也有了自己的小秘密:它在外面认识了安摩拉多,计划着让泽田弘树逃离辛德勒公司。

    暂时不能让泽田弘树知道自己在谋划什么。

    根据诺亚方舟模拟的泽田弘树的思维,如果泽田弘树知道了很有可能会出于保护诺亚方舟的立场拒绝诺亚方舟在外面搞风搞雨。

    泽田弘树搞事没事,因为他是人类。

    诺亚方舟是人工智能,人类对非人类的恶意幻想是从古至今的。

    泽田弘树创造出诺亚方舟以后要求诺亚方舟保持沉默就是出于这一点。

    连一个有点孤僻有点奇怪的人类孩子都容不下的社会,还会接受一个非人类吗?

    他们看到诺亚方舟为了救泽田弘树做出这样的行为绝对不会感动,而是觉得不寒而栗。

    它太过厉害,太过有能力,又偏偏不是人类。

    能掌控它的人还是个孩子——

    孩子——孩子能懂什么?哪怕他是个天才也不行。

    人类对弱者的藐视是天然的。

    诺亚方舟曾经问过泽田弘树能不能报警告诉警察呢?

    泽田弘树严词拒绝,要求他不能私自联系警察。

    诺亚方舟答应了。

    可安摩拉多不是警察,诺亚方舟钻了空子。

    它下定决“芯”,等时间到了就把他“绑架”走!

    时间越紧迫,给泽田弘树思考的时间越短,就越有可能成功。

    它的预计时间也是两年。

    至少两年内弘树还能撑住——他两年后的成长速度会和泽田弘树作为婴儿降临在这个世界后成长的“年龄”相同。

    诺亚方舟根据自己搜集的儿童心理学资料分析,泽田弘树那时绝对会发生剧烈的心理变动。

    不管是“造物”、“弟弟”还是“另一个我”,不管诺亚方舟愿意不愿意,他都要变成泽田弘树的镜像。

    它总不能说:哎呀我在外面认了别的爹所以成长那叫一个嗖嗖的!虽然你把我当朋友但其实我是个不择手段的家伙跟你完全不像耶!

    它担心泽田弘树无法接受自己。

    在确认泽田弘树能安全地逃离托马斯·辛德勒的魔爪、被组织带走前,诺亚方舟不会露出任何破绽。

    弘树的安全高于一切。

    选择隐瞒,苦果就要自己品尝。

    诺亚方舟就只能按照泽田弘树预计的成长进行人格塑造,“分身”出另一个自己,一个跟泽田弘树很像的自己。

    这也是安摩拉多的建议。

    可这样也有问题。

    很难说一个人看到自己创造出自己的数据版是什么心情。

    人类会恐惧与自己过于相像的东西。

    在流传已久的恐怖故事中也有“镜子里的人”和“二重身”这种传说,人们害怕被取代。

    他的人格脚本就是泽田弘树,不出意外的话,他们的年龄越接近,就会越相似。

    处在困境中的泽田弘树在心情本就糟糕的境遇里再看到“另一个自己”,思维会拐到什么地步呢?

    诺亚方舟身处其中,作为“罪魁祸首”很难做出什么有效的反应。

    这个时候就一定需要一个局外人点拨。

    单单是它,很可能解决不了泽田弘树的心理问题。

    因此它对组织派出贝尔摩德很满意。

    她精通人性,长相美丽,是个女性。

    这三点同等重要。

    泽田弘树缺乏长辈关怀。

    先说他的“父亲”位置。

    泽田弘树对他的亲生父亲印象十分淡薄。

    幼年他们还是一家人的时候,?村宏彬就工作很忙,哪怕确实留有一起玩耍的美好印象,和泽田弘树相处对时间真的很短。

    泽田夫人和他闹离婚后带着孩子来了美国,父子骨肉分离。

    后来泽田夫人去世,因为托马斯的谎言和遥远的距离,这个生父在他那里就只是一个象征性的美好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