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东西的名字,李国庆都能叫得上来,全称是“元青花霁蓝釉白龙纹梅瓶”,据说世界上总共只有三件。

    一件在燕京颐和园,一件在浪城集美博物馆,还有一件在广陵博物馆。据说有收藏家出价40亿要买广陵博物馆那件,不出所料地被拒绝了,还被列入了禁止出境的文物目录里。

    后世李国庆去广陵旅游,还去逛过广陵博物馆,这东西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独享200平米的超大展厅。

    隔着玻璃罩子看那东西,李国庆净在那喊“卧槽、好看、真他么漂亮”了,连旁边旅游团导游讲解来历都顾不上蹭听了。

    奈何本人没文化,一句卧槽行天下。

    当时李国庆就在想:老子要是能有一件,活着搂着睡觉,死了烧成灰装这瓶里然后扔进马里亚纳海沟,谁他么的都甭想捞上来,老子生生死死都不跟这宝贝瓶儿分开。

    “眼前这玩意儿,该不会就是那件吧?”

    李国庆死死捂住自己的胸口,生怕没捂紧,那颗七窍玲珑心自己从嗓子眼里蹦出来,然后化作一道流光跑了。

    趁着江南弯腰重新用报纸包瓶子的空当,李国庆使劲掐自己的虎口,强迫自己的心跳慢下来,据说这样有镇静止痛的作用。

    “这东西卖不卖?”李国庆故作平静地问道。

    “你买得起吗?”江南弯着腰,仰起头,用挑衅的眼神看向李国庆,那小表情,要多欠揍就有多欠揍。

    “你先说个价吧。”

    “1000块。”

    “便宜。”

    “我说的是美刀,我们文物商店也是有创汇任务的。”

    “可以。”

    李大老板商务谈判,永远都这么简单。

    “绝不还价”,是咱李大老板始终不变的信条。

    “你认真的?”

    李国庆从口袋里掏出钱包,然后拿出一张富兰克林,弹了弹:“我的话比这张绿币还保真。”

    接过李国庆手里的绿币,江南对着窗户看了看,他的本职工作就是文物商店的出纳,专门去省里的银行学习过外币真伪的鉴定。

    来国内旅游的外国游客越来越多,拥有丰富旅游资源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广陵又是个知名网红打卡地,江南他们文物商店也没少接待国际友人,为此江南甚至还夜校学习了好长时间的外语。

    谁说“二代”们都是什么混吃等车、坑爹害妈的米虫了,人家“店二代”江南还是很优秀、很上进的好不好的啦。

    “稍等一下,我下去打个电话。”

    “一起吧。”

    “好。”

    江南把瓶子用报纸包好,放进箱子里,然后又推回床底,俩人才一起下了楼。

    麻杆打狼两头怕,李国庆怕江南把东西掉包,江南怕李国庆撬开房间门锁入室把东西偷走,互相不离开视线应该是最好的选择了。

    借用招待所服务台的电话,江南拨通了一个长途电话,用他的家乡话跟电话那头沟通,说得那叫一个又快又急。

    后世有个方言地图,根据难度系数分为绿橙红紫蓝五级。

    难度最低的是黑吉辽,省内交流无障碍,从低到高依次为出了市听不懂,出了县听不懂,出了镇听不懂,出了村听不懂。

    苏南虽然没有到闽浙赣那种超过一公里可能就有好几种方言的地狱交流难度,但是他们的方言也是很难懂的好不好,尤其是对外地人,基本上很难能听懂他们的话。

    李国庆根本就听不懂电话里面说的是什么,江南还时不时抬头看向李国庆,生怕他突然不见了似的。

    也就打了不到三分钟吧,江南放下电话,说:“可以了,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可以开收据或者发票吗?”

    江南犹豫了一下,说:“可以,不过发票得后补,你给我留个地址,到时候我让单位盖好章,给你寄过来。”

    “行。”

    李国庆跟江南重新回到楼上,打开竹筐让李国庆重新验了货,确认无误以后,李国庆把十二张嘎嘎新的富兰克林递给了江南。

    江南先是每张都验了一下真伪,然后数了一遍,先是一愣,扭头看到冲着自己笑的李国庆,咬了一下嘴唇道:“就是1000美刀。”

    “嗯。”李国庆笑意更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