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朝堂层面,顶多便是太仓属寮从旁协助。

    在三人看来,雪灾似乎与自身司职关联不大。

    太督内史冂率先发问。

    “敢问大王,可是对雪灾有更好的防范之策?”

    姬宫湦摇摇头:“雪灾防范之策,便按此前执办即可。”

    延乙期道:“大王以楚国为工坊,而今大周市面木炭较为充裕,兽皮等御寒衣物亦逐渐增多,今岁雪灾应当无需忧心。”

    姬宫湦颔首:“大周自然无需忧心,中原各国却会再度出现流民。”

    角人六指瞬间恍然大悟。

    “大王之意,可是要借机抢夺中原各国人口?”

    姬宫湦笑道:“正是如此。”

    太督内史冂忙问:“请大王示下,如何抢夺?”

    姬宫湦并未直接言明,而是反问太督内史冂。

    “孤王尽收河东之地,各国诸侯有何反应?”

    太督内史冂道:“据太常汇总,各国诸侯皆言晋侯仇罪有应得,大王吊民伐罪,实乃九州万民之福。”

    “姑且不论各国诸侯有无口是心非,至少大周仍未成为众矢之的。”

    “虽说如此,各国诸侯仍心生恐惧,纷纷颁布告国人书,对边关进行严格管控,防止自家子民避战出逃。”

    姬宫湦对此毫无意外。

    临近的卫国、翼国、陈国等诸侯,皆是如此应对大周抢夺人口。

    楚国较为特殊,其核心作用便是不断往南披荆斩棘,替姬宫湦一统九州铺路。

    因此,姬宫湦必须确保,楚国拥有足够人口。

    宋国乃殷商传祀,以仁德之举及商贾之道立国,子民极具向心力。

    即便周宋边关始终通畅,亦鲜有宋人主动归附大周。

    燕国当下杳无信息,齐国与鲁国则距离太远。

    除八大诸侯国外,余下的中小型诸侯国,大多选择闭关锁国。

    大周已强势崛起,中小诸侯国根本无力抵抗。

    唯一能够做的,就只剩下苟延残喘,希冀天下大势会出现逆转。

    姬宫湦望向角人六指。

    “而今王城粮价是否平稳?”

    角人六指道:“启禀大王,今岁遭逢小旱,中原粮价未见回落趋势。得益于新国人有屯粮习惯,是以王城粮价较为平稳。”

    姬宫湦轻描淡写地问:“倘若孤王命尔高价收购粮食,最终收效将会如何?”

    角人六指答:“收效甚微。”

    “为何?”

    “各国严控边关,除防范子民出逃外,对粮食管控更为严厉。即便吾等花费重金,亦难以购入粮食。”

    “总而言之,那便是商贾之道已经彻底失效?”

    “事实确实如此。”

    姬宫湦沉吟片刻:“倘若吾等反其道而行之,待各国流民因雪灾增多,再以粮食为诱饵,向各国换取流民,是否会有所收效?”

    角人六指当即分析关键。

    “若是吾等粮食库存足够多,而且交换数额足够高,自然会有诸侯国愿意。毕竟其等可以抓捕野人,或以奴隶之中的老弱妇孺代替。”

    姬宫湦点点头:“野人与奴隶倒是无妨,只要能扩充大周人口基数,未来便会出现几何级数增长。”

    角人六指不解:“敢问大王,何为几何级数增长?”

    姬宫湦简单进行解释。

    “所谓几何级数增长,便是不断翻倍增长。犹如兔子繁衍般,即便只有一对,倘若没有疾病与天敌,很快便会成千上万。”

    角人六指道:“人口增长不同于兔子繁衍,况且据臣所知,兔肉不宜多食,轻则日渐消瘦,重则浑身乏力而亡。”

    姬宫湦清咳一声:“孤王只是简单作比,无需纠结二者是否等同。”

    角人六指会意,回归正题。

    “只要粮食充裕,此事便能轻松达成,且不影响王城粮价。”

    姬宫湦忙问:“依尔之见,如何才算粮食充裕?”

    角人六指略加思索:“这便要看大王需要多少人口,可按同等重量进行互换,附加运输损耗,一人大约需要一石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