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孤王明早巡视骊山行苑,今日需明晰革新之策,尔可在旁多加观摩。”

    姬宜臼大喜过望。

    自打姬宜臼出生以来,周幽王便鲜有照拂,以致于让其倒向外祖申侯。

    而今姬宫湦一改往昔冷漠,姬宜臼自然报以恳切之心。

    ……

    次日午时,王驾缓缓驶入华胥古邑。

    郑伯姬友携弭国公姬翉相迎,负责押送芮国贡品的阿夔,刚卸完贡品便赶过来。

    姬宫湦将阿夔召回身旁,随后询问郑伯姬友。

    “王叔,行苑进展如何?”

    郑伯姬友道:“回大王,一切皆按既定之策。”

    说罢,拿出一份布帛。

    上面详细记载骊山行苑各项数据,尤其是姬宫湦最为关心的粮食问题。

    自从实施以工代买之策,农庄垦荒进展神速,当前已有两千余座,足以容纳一万新国人。

    华胥古邑四周,已悉数开垦完毕,就连滋水河畔所剩空地,也所剩不多。

    接下来,便是革新弭邑。

    在弭国公姬翉协助下,原弭国子民已尽数划归新国人。

    根据籍册总计,新国人约合三万八千人。

    倘若算上蓝田大营,每日将消耗粮食四百石。

    扣除新国人自有余粮,骊山行苑府库所存,勉强只够支撑一个月。

    按照姬宫湦筹划,农庄第一年为积熟期。

    通过草木灰及牲畜粪便,先将农田堆肥成熟地,次年开春再进行深耕。

    新国人吃上自种之粮,至少还需十五个月。

    好在申国进贡五万石稻麦,可以满足四个月用度。

    至于所获牲畜,目前一律禁止私自宰杀。

    等到养成时,由蓝田大营回购,用于制作腊肉、熏肉、肉干等军需。

    新国人若想食肉,要么等到明年入秋,要么就去应征玄甲军。

    实在不行,就进山打猎。

    等郑伯姬友汇报完,姬宫湦才走进临时营帐。

    里面有十多名士人在整理籍册,旁边还堆叠着大量等待入册的竹简。

    “王叔辛劳至此,孤王甚为欣慰,待骊山行苑建成,王叔当记首功。”

    郑伯姬友谦声道:“臣司职骊山太守,此乃本分之事也。”

    姬宫湦拿出昨日拟定的策书:“孤王打算设立骊山郡,郡城驻地定于骊山之侧,滋水之畔。下辖骊山、华胥、弭邑及蓝田四县。”

    郑伯姬友接过策书,仔细进行研读,很快提出不解之处。

    “大王所注骊山工业区,不知所指何物?”

    姬宫湦答道:“孤王打算集中一地,冶炼金银铜铁等矿石,锻造兵甲与农具,同时熬制精作细盐。”

    郑伯姬友忙问:“骊山所藏金银不多,铜矿亦属稀少,且无盐池可供开采,何以运作?”

    姬宫湦神秘一笑:“孤王早已探明,中条山蕴藏矿石颇多,西侧又有安邑女盐池。”

    郑伯姬友不解:“远途搬运耗费必多,大王何不在安邑设置?”

    姬宫湦只得再解释一遍。

    郑伯姬友明白其中因由后,又出现新的疑惑。

    “农庄所注又是何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