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天子闻讯,一改往常残暴,决定不再追究。

    东市众人很快发现,大周已悄然进入休憩期。

    至于北方某国真实身份,不少人心领神会,反正绝非晋国与卫国。

    西周末年,大河下游流域地势较低,海水时常倒灌至低洼处,由此形成大片泽卤之地。

    是以下游往北,仅有周天子所封三家诸侯国。

    聂国距大河北岸不足百里,处姬宫湦前世之山东茌平以西。

    周康王姬钊在位时,曾封齐丁公吕汲之子吕衡于聂地,就此建立子爵聂国。

    吕衡虽获封地,却被周康王任命为卫国大夫。

    原因很简单,聂国地处刑、齐与卫三国之间,周康王将其作为牵制诸侯手段。

    吕衡前往卫国司职,是以聂国并未正式立国。

    很长一段时间,聂国均为齐国附庸,并未形成完整社稷体系。

    吕衡后裔,多居于卫国。

    后刑国一度占据聂国,齐国以照拂同宗附庸为名,派兵攻打刑国。

    刑国不敌齐国,只能选择撤回太行山东麓。

    齐国夺回聂国后,挑选吕衡后裔,助其建立聂国社稷。

    聂国虽勉强得以立国,却依旧无诸侯之实,反倒像半独立于齐国之城邑。

    此前齐燕两国为争夺大河以北,就曾以聂国为桥头堡。

    齐国发展之重心,仍在岱山以东之都邑临淄。

    而今周齐交好,齐使刚被周天子召见,彼此相谈甚欢,是以聂国不可能建北方大市。

    另外两家诸侯国,便是新封不久之莫国,外加长期与中原断绝往来之燕国。

    莫侯余臣向来庸碌,如今更是惨遭山戎虐待,早已奄奄一息。

    意图兴建北方大市之诸侯国,便呼之欲出。

    东市众人不禁冷嘲热讽。

    苦寒战乱之地,却想兴建北方大市,实乃痴人说梦也。

    ……

    五月底,大雨频频。

    诸国允诺之贡品,陆续经渭水进入王城,不断充实大周府库。

    汉丹航道已初具雏形。

    鼍龙肉干与楚国木炭大批量运抵,关中木炭逐渐被楚国木炭取代。

    眼见大涝将至,姬宫湦接连颁布三道王命诏书。

    其一,地势较低之农庄,提前降低鱼塘水量,及时检修与加固堤坝。

    若鱼虾接近长成,可提前进行捕捞,腾空鱼塘参与蓄洪。

    各郡县将利用驿站,大批量供应木炭与硝盐,帮助农庄腌制与熏烤鱼虾。

    其二,利用家中陶缸,多加存储干净饮水。

    但凡大涝之后,水源必会掺杂污秽之物,倘若直接饮用,极其容易染上瘟疫。

    为防范瘟疫滋生,尽量饮用烧开之水。即便牲畜羽禽,亦需照此照料。

    其三,抢收临近水流之稻麦,再利用木炭进行烘干。

    若忧心抢收导致难以食用,可事先上报县乡属寮,往后大周府库将会尽数收购。

    均按两铢钱一斤,亦可兑换成同等重量之常粮。

    大周府库购入抢收之稻麦,未来将全部用于养马,不会再对外贩售。

    三道王命诏书,均用俗字通语撰写,着各郡县乡闾属寮广泛宣扬,使新国人能快速辨明利害,从而积极参与防涝。

    王城商贾亦闻声而动。

    东市、东郭工业区、西郭畜禽场等,均在积极疏浚沟渠。

    河西大渠则赶在六月前,提早完成浅渠挖掘。

    浅渠具体走向,与前世史书所载郑国渠相差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