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芮国遭难,尔不知乎?”

    “臣知道,然郑地甲士孱弱,尚且难以自保,无力驰援芮国。”

    姬宫湦勃然大怒:“尔等治理郑地数十载,如今却甲士孱弱,只能纵容条戎作乱,有何颜面郑地国人?”

    子僦及一众郑地属官,慌忙跪倒在地:“臣等有罪,还望大王宽恕!”

    姬宫湦道:“郑伯替孤王兴建骊山行苑,孤王也不为难尔等。条戎乃镐京东畿大患,即刻征召郑地甲士,随孤王前去征伐。”

    子僦不敢再多言,当即派人前去撰写布告,随后将姬宫湦迎入郑邑。

    郑伯府邸虽然陈旧,却是郑邑建筑之首。

    姬宫湦刚住下,郑伯姬友的奏疏便接踵而至。

    郑伯姬友先是一番告罪,言明郑地条戎情报迟滞,导致天子王师扑空。

    为弥补过错,姬宫湦可以在郑地随意自取。无论土地国人、粮草牲畜及甲士将佐,均位属其中。

    郑伯姬友坦言,自己欲效仿弭国公姬翉,希望姬宫湦能够准许。

    骊山行苑,已初显成效。

    灵沼野人派青壮前去查探,随后便决定举族迁往骊山行苑。

    标杆一旦树立,便会引发大量的从众者。

    王畿四周的其他野人,纷纷追随灵沼野人,成批涌入骊山行苑,竞相成为新国人。

    一时间,农庄炙手可热。

    姬宫湦早就料到会有此情景,提前制定以工代买之策。

    对荒山野地进行划界,参与开垦者即可获得相应记工竹筹,用于购买农具、牲畜及粮食等物资。

    等内史仲飔完成纸币制作,便替换记工竹筹,进而降低纸币推行阻力。

    根据郑伯姬友估算,新国人已超过三千户,总计两万五千余人,远超一般的小型诸侯国。

    为补足粮食,弭邑余粮已经被掏空,郑地过半仓廪均已见底。

    投入越大,未来越可期。

    郑伯姬友忠心周王室,深知郑地难以拱卫镐京,遂决定自请去国虚封。

    姬宫湦思虑良久,才正式回复郑伯姬友。

    “孤王立足未稳,天下诸侯环伺,王畿之东仍需郑国为阻,不宜过早划归。待时机成熟,孤王定亲自加封王叔。”

    寺人尨将书信送出后,抱回来一大堆竹简。

    姬宫湦忙问:“这些又是何人奏报?”

    寺人尨道:“回大王,此为郑地民册,乃当国大夫子僦遣人所送。”

    “孤王懒得看,先放着吧。”

    “郑地国人对王室多有嫌隙,大王真打算征召他们前去迎敌?”

    “王命已下,焉能作假。”

    “倘若他们仍是散漫对待,那该如何是好?”

    姬宫湦似乎养成习惯,拍了拍寺人尨的肩膀。

    “孤王本就不指望他们骁勇善战,只要届时不添乱,条戎必能遭受重创。”

    ……

    次日清晨,万里无云。

    姬宫湦跟随当国大夫子僦,提前抵达郑邑校场。

    静等小半个时辰,才看到稀稀拉拉的人影。

    他们神情惺忪,甲衣凌乱不整,戈矛锈迹斑斑,时不时还会停下脚步打呵欠。

    子僦本想放声催促,姬宫湦却挥手制止。

    “孤王正好看看,郑国军心涣散到何等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