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放风筝、看戏,是普通小姑娘的喜好。

    她已经脱离普通小姑娘的范畴啦~~

    让仆从将稿件送出后,她又到隔壁一个屋子煎煮黄花蒿。

    《肘后备急方》说“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是治疗疟疾的药方。

    这里的“青篙”,指的是黄花蒿,有些地方也称“臭蒿”。

    “绞汁?意思是高温会破坏药效?下次试试低温。”李素问喃喃自语。

    要提取出高纯度、高效的治疗成分,需要一代代“求蒿者”坚持不懈的努力……后世,屠呦呦团队用了四十年时间,经过数百次失败,才提取出青蒿素。

    现在,年少的李素问也踏上“求蒿者”之路。

    她沉浸在煮药中,对院子里的“喵喵声”充耳不闻。

    ……

    朱翊钧向来重视舆论,《明报》成了他的口舌。

    这一日,李贽送来一篇文章,是关于牛痘实验的。

    “我想此事非同小可,人命关天不可轻易实验。”李贽说,“若真的要实验,我建议重赏征集死囚,凡是参与实验的,可给他们家人赏一笔钱。”

    “治疗天花……”朱翊钧仔细看完文章,又留意到署名,“木子?木子李,是哪一个李家?”

    “是李时珍家里人送来的。”李贽说。

    “原来是他家,可是……会是谁呢?”朱翊钧心中猜疑。

    李建中没有儿子,几个侄子年纪都小,最大的女儿也不过十四五岁。

    莫非……不可能吧?

    “小小年纪的李树本、李树初能有这番见识?”朱翊钧赞叹。

    李贽迷之微笑……他跟作者有书信来往,知道得多一些。

    李树本、李树初都在京城读书,是朱翊钧的少年团成员。

    朱翊钧知道小弟们如此能干,又惊又喜,将这对兄弟召到皇家科学院。

    “今后你们就在科学院研究药物吧!至于牛痘实验,由惠民药局的大夫根据你们的建议做实验,到时候会在《明报》公布结果。”朱翊钧高兴地说。

    李家小兄弟面面相觑:“殿下,我们不是很明白您的话。”

    我们在京城是读书的!

    家父说了,咱们住在状元府隔壁,能沾一沾晏府的文气,好歹得中二甲进士!

    朱翊钧怀疑自己猜错了,不动声色地探听情况。

    李树本猛地一拍手:“肯定是我的三叔,他是太医,长住京城。”

    ……其实他怀疑大堂姐,但他不能说。

    努力误导太子殿下吧!

    ……

    李素问又收到《明报》编辑的来信,不过这次的编辑跟以前的不一样……字写得更好。

    这个新编辑跟她谈论牛痘、鼠疫、疟疾……都是小晏阁老反复提到的几种疾病。

    新编辑对这几种疾病,有超出常人的认识,给李素问不少启发。

    “十几年来,官府一直重视灭鼠、灭蚤,曾经一发病就让整座城十室九空的鼠疫,这些年没有大规模爆发。因而,鼠疫最重要的是防……”

    “科学院在研究青霉素、水杨酸,你有没有做过实验?”

    李素问越看越佩服,新编辑一定是某位太医之后!

    她恨不得跟新编辑促膝长谈,把对方掏空!

    可惜,她是女子,还是官员家的女儿,出门不是那么方便。

    朱翊钧看着一份份来自李家的文章,从一开始的学术交流,渐渐的说到天文地理……嘴角勾起淡淡的笑容。

    他原本也以为“木子”是太医李建方,但通了两封信就发现不是。

    对方是谁,他已经猜到了。

    从这一封封信中,他勾勒出对方的模样。

    不知为何,有一种在长辈眼皮底下偷油吃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