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有的人拿出咸鸭蛋、有的拿出烘干的小鱼,也有人拿出酱菜。

    杨仲泽带的是俗称“罗汉狗子”、“猫杀子”的小鱼干,这些小鱼在水乡卖得比青菜还便宜。

    他大大方方地说:“我娘亲手做的,佐焦屑糊糊最好吃,诸位尝尝。”

    晏珣很高兴:“那我就不客气了!这些小鱼干又酥又香!我也给你们尝尝我带的……嘿嘿,我爹亲手做的。”

    又到了炫爹的时候!

    他带的是虾松,河虾剁成米粒大小,加上小酱瓜丁,在温油里炸透,好吃又耐储存。

    同窗们啧啧称叹:“这道菜虽然材料简单,但费功夫又要厨艺,你爹真是疼你!”

    “就是!我弟弟生日的时候吵着要吃,我娘都不肯做。”

    晏珣的小酒窝盛满笑意,又被他炫到了!

    爹这么好,他一定要做个大孝子,头悬梁锥刺股,把爹卷成进士、卷成首辅!

    热热闹闹地吃过早饭,他们才去府衙报名。

    去早了没用,要等府衙开门。

    来到扬州府衙前,这里已经聚集了许多考生,按一个个县分开排队。

    旁边有人说:“官差通知,今年由海门县考生最先进去报名,咱们江都在第二位。”

    高邮考生连忙打听,他们在第三位,不早不晚。

    “既然如此,我们在路边树荫下等,还可以看会书。”有人提议。

    众人觉得有理,连忙去树荫下占位置。

    晏珣看到,县试和府试的考生大多朝气蓬勃,毕竟一把年纪还过不了童生试的,都另谋生路了。

    到院试,像他父亲这样的中年童生就会增多。

    到乡试和会试,就连五六十岁的人都有。

    ……科举考试,对这些人来说已经成为执念。

    不中举或进士,自己一辈子的蹉跎,岂非成了笑话?

    眼前这些朝气蓬勃的少年,不知有多少人中途放弃,又有多少人走到读书人的巅峰。

    说是在树荫下读书,学生们此时很难静心,议论纷纷——

    “海门的人怎么磨磨蹭蹭的,排到我们得中午了!”

    “早知道就迟些来。”

    “钦差大臣进城,知府得招待吧?会不会影响我们府试?”

    说到鄢懋卿,消息灵通的人就说起海瑞那封公开信。

    鄢钦差喜欢奢侈,所到之处,官员为了讨好他花费甚高,传闻有些地方招待费就花掉上万两。

    花官府的钱走自己的人情,似乎是一种惯例。

    但海瑞偏偏就不惯着!

    他觉得,事情也不难办。

    本朝钦差出巡前,都会发一个冠冕堂皇的文件,本官爱民如子,不喜欢大操大办,不要为我滋扰百姓……

    于是,海瑞写了公开信,先夸了鄢大人文件的精神,再表示疑惑:

    大人你说爱民如子,可我听说一路接待都要大摆宴席,甚至尿壶都要镶金边……

    这让下官很为难啊!是按你的文件精神指示接待,还是按照传闻呢?

    鄢懋卿:……晦气!我绕路,不去你那行了吧?本官去扬州潇洒!

    杨仲泽听着,凑在晏珣耳边:“大丈夫当如是。”

    晏珣沉默片刻,点了点头……海瑞是条汉子。

    少年人往往需要精神引路人。

    这些朝气蓬勃的童生,有人羡慕鄢懋卿,有人佩服海瑞。

    融入这个时代,晏珣也不禁思考,我该走哪条路呢?